农历腊月初八是什么节日?腊八节的由来是什么( 四 )


河南:河南人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多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
山东:山东“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 。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 。
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 。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
在我国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 。在南方腊八很少提,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 。家家户户要喝腊八粥 。
“腊八”原是佛教的节日,相传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修行的成道日 。释迦牟尼成佛前,到处周游,一次到了印度的摩褐陀国,此地人烟稀少,他又累又饿,晕到在地 。后来一牧羊女把自己的午餐黍米熬成粥,加入山上的野果,释迦牟尼吃后,元气恢复,在菩提树下静思,于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 。
从此,每到“腊节”,寺院的僧侣们都取出新谷、新果,通霄达旦熬粥,天明时粥己熬成,供奉佛祖,并举行群僧集会,诵精演法,喝黍米粥,以示纪念 。
自佛教传入中国,喝腊八粥的习俗也传入中国,清宫廷也熬“腊八粥”,花样繁多,粥中除了小米、江米还有奶油、羊肉丁、红枣、桂元、核桃、葡萄干、瓜子仁、青红丝等 。
后来,百姓也效仿便成今日的“腊八粥” 。
相传这一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节是我国腊月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 。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
腊月初八是腊八节的那一天 。腊八节,俗称“腊八” 。汉族传统节日,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泡腊八蒜(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 。在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
自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祭因是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
不是说和朱元璋有直接关系吗?
腊月初八是什么节日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来年丰收的传统 。根据传说,这一天是释迦牟尼得道的日子,是佛教的盛大节日之一,后来合并成我们今天庆祝的腊八节 。
腊月被称为“腊月”,“腊”有三层意思:一是“腊,则也”,意思是新旧交替;二是“猎蜡者共猎”,意为狩猎动物,“冬祭”有肉,有祖先崇拜和神崇拜;三是“打蜡,抗疫,迎春” 。这些意义都与祭祀有关,也验证了中国古代在农历十二月举行盛大祭祀的事实 。
据《礼记·郊祀》记载,腊祭是“十二月之年,集万物而求食 。”夏朝称拉日为“嘉平”,商朝称拉日为“庆司” 。在周朝,它被称为“大蜡”,这也是腊月的来源 。在腊月的这一天,被称为“腊月” 。在先秦时期,规定腊祭应该庆祝冬至后的第三天 。《说文》也记载:“冬至三日,腊祭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