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里的洛水之神历史深处的秘密

曹植因为一首七步诗而著名 , 同时他也是曹操的儿子 , 在曹植的一生中 , 他还写过洛神赋 , 但是洛神赋里的洛水之神是谁呢?
位列“三曹”之一 , 素以文采见长的曹植在他一生的作品中 , 除七步诗之外 , 《洛神赋》便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了 。但曹植在《洛神赋》中所写的洛水之神到底是谁呢?
《新洛神》甄宓剧照
甄后 , 是曹丕的妃子 。作为小叔子的曹植居然动了爱慕之心 , 这就兄弟之道言 , 是其不义 , 就君臣之道言 , 是其不忠 。不义不忠 , 大逆不道 , 成何体统?于是从古至今 , 便有一支浩荡大军 , 来辨伪正本 , 口诛笔伐 。唐彦谦曾经说:“惊鸿瞥过游龙去 , 虚恼陈王一事无 。”陈王 , 就是指曹植 。宋人刘克庄却说 , 这是好事之人乃“造甄后之事以实之” 。明人王世贞又说:“令洛神见之 , 未免笑子建(曹植字)伧父耳 。”清代又有何焯、朱乾、潘德舆、丁晏、张云等人 , 群起而鞭挞之 。把他们的论点综合起来 , 大概有如下几点:第一 , 曹植爱上他的嫂嫂很不可能 。他没有那么大的胆量写《感甄赋》 。
丕与植兄弟之间因为政治的斗争 , 本来就很紧张 , 曹植写《感甄赋》 , 岂不是色胆包天 , 不怕掉脑袋了吗?第二 , 图谋兄妻 , 这是“禽兽之恶行” , “其有污其兄之妻而其兄晏然 , 污其兄子(指明帝)之母而兄子晏然 , 况身为帝王者乎?”第三 , 李善注引《记》所说的文帝曹丕向曹植展示甄后之枕 , 并把此枕赐给曹植 , “里老所不为” , 何况是帝王呢?极不合情理 , 纯属无稽之谈 。
第四 , 《感甄赋》确有其文 , 但“甄”并不是甄后之“甄” , 而是鄄城之“鄄” 。“鄄”与“甄”通 , 因此是“感甄” 。曹植在写这篇赋前一年 , 任鄄城王 。第五 , 《洛神赋》一文 , 是“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 , “其亦屈子之志也” , “纯是爱君恋阙之词” , 就是说赋中所说的“长寄心于君王” 。后来的人否定感甄说不过是重复这些观点 。如果说有所增加 , 只是说 , 14岁的曹植不大可能向曹操求娶已经24岁的已婚女子为妻 。
与此相对立的是小说传奇和一些诗人 , 有的作者干脆认为洛神就是甄后 。《太平广记》卷三百三十一《萧旷》篇和《类书》卷三十二《传奇》篇 , 都记述着萧旷与洛神女艳遇一节 。洛神女说:“妾 , 即甄后也……妾为慕陈思王之才调 , 文帝怒而幽死 。后精魂遇于洛水之上 , 叙其冕抑 。因感而赋之 。”
网络配图
李商隐在他的诗作之中 , 曾经多次引用到曹植感甄的情节 , 甚至说:“君王不得为天下 , 半为当时赋洛神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甄后》篇中 , 甄后大骂曹操、曹丕 , 说“丕不过贼父子庸子耳” , 连父带子一块骂 。后面还有一段评语是这样的:“陈思时一见 , 《感甄赋》不虚作矣 。”
综观千百年来的争论 , 对立的双方都没有拿出充分而直接的证据来说明是感甄或不是感甄 , 大多是推论 。如果说是感甄之作 , 用什么确凿的材料来推翻否定者所提出的六点疑问?如果不是为感甄而作 , 那曹植又为什么写这篇《洛神赋》?如果说是寄托君臣之道 , 作为政治上屡次受其兄长迫害的曹植 , 会产生《洛神赋》中所表现的那么真挚的感情吗?似乎也不可能 , 所有的这一切仍旧是悬而未解的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