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颜真卿古诗 劝学颜真卿( 七 )


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 。孟子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为统治阶级辩护的思想,而荀子却认为:人力能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他的门人韩非、李斯成为战国末期的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
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但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则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 。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 。
劝学古诗
原文: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白话译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 。
此诗出自唐代·颜真卿《劝学》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七言古诗 。前两句通过对学习环境描写来表达年少读书时应该勤奋,后两句通过头发颜色变化来表达年长时时读书已晚 。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 。
颜真卿3岁丧父,家道中落,母亲殷氏对他寄予厚望,实行严格的家庭教育,亲自督学 。颜真卿也格外勤奋好学,每日苦读 。这首诗正是颜真卿为了勉励后人所作 。
《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的诗歌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
作者简介:
颜真卿出生于琅玡临沂,字清臣,号应方,小名羡门子,唐代有名的书法家,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合称为“楷书四大家”,与柳公权并称为“颜筋柳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