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名字号的用法,古人名字号有什么关系

学古人给自己取字号 姓池 名昌康 该怎么取?

古人名字号的用法,古人名字号有什么关系

文章插图
名一般是父母给取的
表字一般是成年后自己给取的
但一般是读书人
因为不读书的人不识字,也不会去给自己取什么表字
号也是自己给取的在古代
直呼姓名是很没有礼貌的
你看《三国志》里
马超临死的时候给刘备上表,求他照顾马岱时这样说:
“臣门宗二百余口,为孟德所诛尽略 。”
曹操把马超家里二百多口几乎全杀完了
马超还是称曹操的表字而不称姓名
一般来说
姓名是只有父母师长可以叫的
其他人叫就显得没礼貌了
朋友兄弟同学同袍一般就称呼对方的表字
号的话一般都是自己取的
基本上都是用在文章结尾落款之类的
后辈也会称先贤的号
以示尊重
你看后人称范仲淹就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是历代士大夫的表率
死了以后谥号“文正”
咱们就称“文正公”
古人名字号有什么关系
古人名字号的用法,古人名字号有什么关系

文章插图
在我国古代,并不是一开始就使用姓名的,而是先有姓与氏,后有名、字、号,古人的一生有很多名字,各有用途,意义不同 。
现在的人,大多数有“名”,无“字”,所以当我们说到“名字”的时候,通常指的仅仅是人的名或姓名 。可是,在古代多数人,尤其是做官的和知识分子既有“名”又有“字”,有些人除了名、字之外还有“号” 。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 。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 。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 。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我国特有的“避讳”制度 。
在古代名和字连起来称呼,也是为了表示尊敬 。有两种情况,值得我们注意:
1.在先秦时期,当名和字连称时要先“字”后“名” 。
2.汉朝以后,当名和字连称时要先“名”后“字” 。
“字”的产生,是出于避讳,也就是尊崇长辈的伦理需要 。古代人在祭祀神灵和先祖的时候,为了表示恭敬,不敢直接称呼先祖的名,这样就产生了字 。因此,“字”实际上是表示尊敬的人名 。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 。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但仔细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常见的有按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 。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因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 。所以人们喜欢用它 。
表字虽然常见,但是与本名联系不大,实际杜甫的表字“子美”的“子”还不是真正的表字,而它们后面的那个字“美”才是表字的主要成分 。这个主要成分与本名意义是有联系的,下面分别作介绍 。
1.表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是并列关系,叫做“并列式” 。
2.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为辅助,叫做“辅助式” 。
3. 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叫做“矛盾式” 。
4.表字与名出自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且字为名的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饰,叫做“扩充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