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家的理解,对家的理解( 四 )


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 。这个现象被称为“禀赋效应” 。
禀赋效应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在此之前,传统经济学认为人们为获得某商品愿意付出的价格和失去拥有的同样商品所要求的补偿没区别,也就是说,个体作为买者或卖者的身份不会影响他对商品的价值评估,但禀赋效应理论否认了这一观点 。
回顾前面刚介绍的“损失厌恶”原理,我们就可以用这一原理对“禀赋效应”做出准确解释:以前面的实验为例,由于A组的成员已经获得了一个杯子,他们的“参照点”被设定在“我拥有一个杯子”上,将杯子卖掉,就意味着将要发生“损失” 。而B组实验者的“参照点”,则是“我没有杯子”,选择一只杯子意味着“获得” 。A、B两组成员所要求的“补偿金额”的差距,说明了等额度的“损失”和“获得”在人们心中不同的“价值分量”:人们对于“损失”的心理感觉是要比等量的“获得”更为强烈的 。
对家的理解

古人对家的理解,对家的理解

文章插图
那我就与你聊聊我对家的认识经历吧 。小时候常听母亲说:“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狗屋,”所以呀,我从小就认为,家就是一间屋子 。这个砖瓦木石砌成的方形建筑——就是家的概念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经常对我说:“你该成个家了 。”我才知道,这个“方形建筑”里还得有个女人,才能叫做家 。正所谓:一人为大,二人为天 。只有男女结合成的家,才是真正能够“顶天立地”的家 。再后来,偶尔在说文解字中看到古人对家的解释:人类经历了狼奔豕突、刀耕火种的时代后,“宀”下的“豕”结合在一起,叫做“家” 。由于“豕”是野猪的意思 。所以,说文解字就把“家”解释为“圈猪的地方” 。我看后不仅偷偷笑出声来:“这就是家的本义呀 。”后来转念一相:“这是古人的意思,我们现代人早已把家的意思演变了 。”于是,我也就不再暗笑古人的“愚”了 。采取了尊重历史的态度,接受了家这个词的演变历程 。直到现在,也常听人说“恋家” 。起初也窃笑他们拿得起、放不下 。后来在自己成家之后,恋家是一种情结 。恋家是不分年龄大小的,也不分身在何处 。这正说明:这个家有值得自己依恋的地方 。相反,那些一出门就不知道自己哪儿的人的人,才真正是一种忘本!家是一个幸福的港湾,也是一个精心营造的爱情小屋——它不仅能够遮风挡雨,而且也能够贮存情意 。家不仅仅是钢筋混凝土、砖瓦木石,家还需要更多的人气与更多的爱来呵护,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家 。虽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但是谁不想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谁又想失去一个幸福的家庭呢?!至此,家这个概念在我经历了诸多的风风雨雨后,才算是比较完整地建立起一个家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