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是多少岁什么意思 不惑之年是多少岁

不惑之年是多少岁
不惑之年是指人中年四十岁 。
形容人到中年(四十岁)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
出自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论语》选自《论语·为政篇》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翻译
孔子说:“我大约十五岁志于学习尧、舜、禹、汤、文、武等先王之道 。认真研究历史,用心学习《诗》、《礼》、《书》等文化 。
三十岁时,我的学说已经建立了基础,我也可以以我的学说立身于社会 。
四十岁时,我已知道我的学说是上天的旨意,故能信道不疑 。虽听到各种议论,也不疑惑动摇 。
其他古代年龄称谓:
襁褓:不满周岁 。
孩提:两至三岁 。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男孩八岁 。
总角:幼年泛称 。
垂髻之年:指儿童 。(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
黄口:十岁以下 。
幼学:十岁 。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
不惑之年是多少岁?
不惑之年是四十岁,形容人到四十岁能明辨事理 。
不惑之年出自《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不惑即遇到事情能够明辨不疑,不惑要求人对仁义礼有着完全的了解,然后才能做到不惑 。古时候人们形容一个人的岁数的时候常常不会直接回答具体年龄,而是找一个雅称用来指代,例如我们经常听到的不惑、花甲、古稀等等 。

不惑之年是多少岁什么意思  不惑之年是多少岁

文章插图
不惑是孔子对于40岁的一种自我评价,经过半生时间,已经不会像少年时一样的迷茫困惑,不知所措,对前半生已经有了清晰的认知以及较为全面的分析 。在不惑之年可以依靠累积的经验平静妥善地解决问题,以前想不通的事情也想通了,基本上人到了这个年纪,就会活的比较自在,有着明确的目标,并不断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尽力过好自己的一生 。
五十而知天命,知道了什么
“五十而知天命” 。中国古代哲学中把天当作神,天能决定人类命运 。在孔子的学说中,还保存有“天命”的观点 。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因果报应,他知道了,命里有的一定有,命里没有的别强求,乐天知命,丝毫强求都没有,到五十岁明白了这个道理,一切通达了 。不管这个说法对否,也不管还有多少说法,“天命”很简单,就是你该怎么做,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说白了就是人生观而已 。“天命”,上天的旨意或命令,引申开来,指必然性或命运 。人生已经过去一大半了,大体基本轮廓依稀可见,无论是学识,还是阅历,以及自制力,都到了最高境界了,基本的方向应该不变了 。到了五十岁,知道了自己的命运轨迹,不怨天;知道了自己的人生定位,不尤人;知道了自己未竟的责任,不懈怠 。
知道了自己的人生定位,不尤人 。经过二十多年的打拼,有了事业,无论他从事的职业是什么,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在专业水平、技术水平、还是经验、决策能力以及个人修养等诸方面都达到自己人生中的相当高的水准,可以说具有了一定的实力;在经济上,经过二十几年的积累,也具有一定的财力;再者,经过二十几年的磨练、有了丰富的阅历,提高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尽管每个人的实力、财力、能力有差异,对社会的影响力不尽相同,但就每个人自己和自己纵向比较,五十岁时,这几方面应当说是处于高水平状态了 。五十岁的人,决不会再埋怨别人,他清楚自己的人生定位,也习惯了自己应扮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