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最牛的人是他!仅活了34岁却没人敢不服

对今天的人来说 , 在历史上 , 他的名气可能并不是很大 , 但要在隋唐时期 , 最让人佩服、影响最为深远的 , 估计还真没有人敢说超过他了 。
他就是王通 , 字仲淹 , 人称“文中子” 。“文中子” , 就是他的门人按孔子的地位 , 给他的私谥 。
据《文中子·世家》载:“开皇四年 , 文中子始生 。”也就是说 , 584年 , 王通生于山西河汾 。祖上乃儒学世家 。王通出生于书香门第 , 刻苦学习《五经》 , 又得到名师的指导 , “受《书》于东海李育 , 学《诗》于会稽夏 , 问《礼》于河东关子明 , 正《乐》于北平霍汲 , 考《易》于族父仲华” , 遂成为一代大儒 。据说他年仅15岁就开始授徒 。
网络配图
603年 , 18岁的王通中秀才 , 曾得到隋文帝的召见 , 上奏《太平十二策》 , 有治国平天下之理想 。无奈被大臣们冷落排挤 , 不得不悻悻离开长安 , 返回故乡 。
对隋朝失望的王通 , 遂以著作教学为业 。
604年 , 王通开始写作《续六经》 。九年后 , 《续六经》完成 , 天下震动 , 四方学子纷纷前来求学 。于是 , 他便设教于黄颊山、白牛溪 , 当时号称门下千人 , 门人也以孔子视之 。王通主张君主要保护百姓 , 爱惜民力 。
王通教学 , 因材施教 , "门人窦威、贾琼、姚义受《礼》 , 温彦博、杜如晦、陈叔达受《乐》、杜淹、房乔、魏征受《书》 , 李靖、薛方士、裴晞、王珪受《诗》 , 叔恬受《元经》 , 董常、仇璋、薛收、程元备闻《六经》之义" 。
因为他教书的地方临近河汾 , 人称“教授河汾” , 王通的学问思想也被称为“河汾之学” 。
要说王通有多厉害 , 看看他教出来的学生有哪些人便一目了然 。
在门人中 , 特别有名的包括魏征、薛收、温彦博、杜淹、杜如晦、陈叔达 , 这些人都是唐初开国的元勋 。魏征先为尚书右丞后又执掌门下省 , 杜淹为御史大夫 , 杜如晦为右仆射 。
网络配图
除此之外 , 还有很多人向王通请教过 , 包括房玄龄、李靖、李密等人 。
正因为他的门生遍天下 , 才有人说“贞观之治全出于河汾门墙” 。
在王通33岁时 , 隋炀帝被杀死 , 天下大乱 。隐居河汾十余年的王通敏锐地意识到自己建功立业的时机来了 , 可惜他却一病不起 。不得不痛心疾首地说:“生民厌乱久矣 , 天其或者将启尧、舜之运 , 吾不与焉 , 命也 。”意思是 , 我大显身手的时候来了 , 却不想命运如此不佳 。
网络配图
617年五月 , 王通卧病身亡 , 年仅34岁 。
王通死后 , 门人按孔子《论语》体例将其言行修成《文中子中说》 。其著作《续六经》包括《续诗》、《续书》、《礼论》、《乐经》、《易赞》、《元经》共八十卷 , 可惜今已佚失 。
王通死人 , 除门人显著外 , 其孙子也极为有名 , 那就是天才横溢的王勃 。其“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 以及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文坛故事 , 早已闻名天下 。可惜这个孙子比爷爷活的还短 , 只有27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