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楼那些事:古代参与选美的为何都是妓女

【青楼那些事:古代参与选美的为何都是妓女】在现代,要想出名真的是不要太容易,只要参加个选美比赛或者是选秀比赛那出名当真是妥妥的,可是,亲们知道了,在中国,选美的方式由来已久,可是,无一例外的是,在古代参与选美的都是妓女,也就是说良家子女是不会出来抛头露面的,因为在古代,大家闺秀讲究的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现在就请大家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古代青楼女子那些事?一起来看看吧 。
下炙手可热、抢尽眼球的美女经济,其实古已有之 。“漂亮的脸蛋出大米”,在中国,至少在2500年前就已经有人身体力行了 。而始作俑者,是西施 。据说,当年越国选美,西施名列榜首 。在进京途中,行人争相围观,结果造成交通堵塞,寸步难行 。护送西施的越国相国范蠡,见此盛况,心生一计,索性叫西施住进路旁旅社的一幢华丽小楼,而后四处张榜:欲见美女者,付金钱1文 。
网络配图
告示贴出,四下轰动 。西施登上朱楼,凭栏而立,飘飘然似仙女下凡 。观赏者排成长龙,为一睹西施芳容,慷慨解囊,有的竟付两三次之多,真是百看不厌 。3天下来,范相国所得金钱无数 。进京后,他把这些钱都交到国库 。西施因此仰慕范蠡的才智和品德,两人遂结为生死之交 。范蠡的举措,不折不扣地为后代的“美女经济”开了先河 。
从唐代起,文人士大夫[注: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在中世纪,通过竞争性考试选拔官吏的人事体制为中国所独有,因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士大夫阶层,即专门为做官而读书考试的知识分子阶层 。]聚会饮筵,时兴招妓女做席纠(或称酒纠)行令佐酒,或以歌舞侍宴 。
这就是现在的所谓“三陪” 。
曾经的中国古代[注: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是指先秦至1840年鸦片战争的历史-zhongguogudai]社会,市民追花逐柳,商人豪爽使钱,纨绔子弟一掷千金,使妓院门庭若市,生意兴隆,养育了妓女;而妓女和以游冶为中心的都市生活,又反过来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 。
中国社会如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等朝代,妓院的开张和利税,历来是各个朝代税收的“重头之戏” 。
网络配图
眼下红红火火的选美,应该说是“美女经济”链条中的“重中之重” 。其实,这一“美丽赛事”也是古已有之 。古代帝王选妃,实际上就是一种选美,不过那是百分之百的帝王意志,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选美 。而据古籍记载,真正有组织、有章程、有参选者和参观者的选美活动,应是滥觞于宋代,只不过那时不叫“选美”,称为“品花” 。
品评的对象也不是广义上的美女,只针对妓女 。此项赛事也名曰“花榜” 。冯梦龙[注: 冯梦龙(1574--1646) 明文学家、戏曲家 。字犹龙,别署龙子犹、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等,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明末曾任寿宁知县 。]在其《卖油郎独占花魁》中,把南宋杭州名妓莘瑶琴称为“花魁娘子” 。妓女“一经品题,声价十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