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死拉着朝政不放乾隆为何还要退位当太上皇

因为乾隆退位,最早原因是沽名钓誉欺哄世人,最后自己玩大了不得已而为之,从一开始就心不甘情不愿 。乾隆即位之初,按照雍正定下的秘密建储制,以其嫡次子永琏为秘密储君,藏于“正大光明”匾后,永琏夭折后,又以其嫡七子永琮为储 。等到永琮和其母孝贤皇后相继死去,乾隆一度看好的皇五子永琪,也早死了 。不久后,继任皇后那拉氏因为和乾隆口角争执,愤而剪发,被废黜,其子皇十二子永璂也失去了嫡皇子身份和皇位继承资格 。
【明明死拉着朝政不放乾隆为何还要退位当太上皇】此时,乾隆年事已高,一个五六十岁的皇帝,朝中既无皇后,又无太子,也没有哪个皇子被明显青睐,有被立储的迹象,朝野上下不免人心浮动 。许多臣民嘴上不敢言,心中腹诽乾隆是贪恋权势富贵,才不肯再立皇后和太子,来分自己的权柄 。民间屡有不怕死的狂生上书,求立皇后和太子,欲以此投机得一朝富贵,乾隆虽然铁腕镇压,然而富贵之心驱人,累禁不止 。就这么僵持到了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已经68岁了,他去清朝龙兴之地盛京(沈阳)祭祖时,又一个秀才金从善上书,请立皇后和太子,并说清朝若不立太子,便是根本没把自己看成正统王朝 。「大清不宜立太子,岂以不正之运自待耶?」
网络配图
乾隆当然杀了金从善,却也知道自己年近七十,时日无多,逼自己尽快确立帝国继承人的各方政治投机实力只会继续连绵不断,杀一秀才易,定人心难,所以他不得不传旨诏告天下,用他祖父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为理由,说自己绝不敢超越祖父,再过十七年,乾隆六十年时一定退位,传位给他早已秘密确立的储君 。
按乾隆的如意算盘,康熙八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也不过是活到自己这个年岁就死了 。而自己是二十五岁即位,真能活到乾隆六十年,八十五岁,当然完全够本 。要知道从秦始皇起历朝历代所有皇帝,活过八十岁的不超过五个人,梁武帝萧衍、武则天、宋高宗赵构、元世祖忽必烈,还没有一个人能活到八十五岁呢 。人无信则不立,君更无戏言 。乾隆这道旨意,等于是他代表清朝政府,给当时天下几亿臣民的公开承诺,如果不遵守,自然会民心尽失,即使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也未必支持 。
因此,等真到了乾隆六十年,他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也不得不履行承诺,下令传位于皇十五子永琰,令其改名颙琰,即嘉庆皇帝 。
然而,一生集权专制的乾隆非常清楚,君不可一日无权,历史上几十位太上皇,如果不自己掌握权柄,便是生杀予夺皆由嗣皇帝掌握,嗣皇帝真心孝顺,如宋孝宗,那日子还过得好些;否则的话,深居宫中不能过问朝政、交接朝臣,那和囚徒也没什么不同,每日只能苦巴巴盼着皇帝有良心,能来探望老人家 。
网络配图
这种日子,一生唯我独尊的乾隆如何能忍?所以,乾隆一开始甚至连皇帝玉玺都不舍得交给嘉庆,还是在群臣催促下不得不交,然后军国大事和人事大权一概自己处置,坚持上朝,并通过宠臣和珅操控朝政,让嘉庆形同傀儡 。
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年,活到快九十岁的乾隆,戴着“寿命最长皇帝”“实际执政时间最久(六十三年)皇帝”两顶桂冠,心满意足咽了气,嘉庆也将和珅这个“二皇上”恨之入骨,不顾老父尸骨未寒,就宣布几十条大罪将其处死 。很大程度上,和珅就是被乾隆的沽名钓誉之心给坑死的 。
假如没有乾隆四十三年,将“乾隆六十年时一定退位”这个承诺,广而告之全国,那么乾隆想当多久皇帝就当多久皇帝,本是天经地义 。嘉庆作为一个庶出的第十五子,本没有任何理所当然的皇位继承权,如果立他为太子,只会对君父感激涕零,又怎会和历史上一样,身为皇帝却不能掌权,潜藏深深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