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甲午中日战争海战中丁汝昌是怎样应敌的

公元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袭击中国运兵船队,8月1日,甲午中日战争在两国间正式打响 。在这场举世罕见的中日海战中,出现了许多英勇之人,也出现了许多懦弱之辈,不过看丁汝昌在此次海战中的表现,也实在让人焦急惋惜 。
光绪十四年 。即公元1888年,清政府定北洋海军官制,在威海择地建造水师公所 。作为总理海军事务大臣的醇亲王奏准颁布《北洋海军章程》,这道章程的颁布,标志这北洋海军正式建军 。北洋水师正式建军之后,经李鸿章提名,丁汝昌从记名提督为海军提督,旋赏加尚书衔 。
【揭秘:甲午中日战争海战中丁汝昌是怎样应敌的】在黄海海战中,中日双方的军舰进行了多次交锋,结局从中方看来极为惨淡 。海战刚一开始,北洋舰队装有信旗装置的“定远”号,便被日军炮火击毁 。战争一开始,就陷入了对中国海军不利的情况 。失去了统一战场指挥的北洋舰队,乱成了一锅粥 。而日军则趁此进行袭杀,第一游击队高速扑向北洋舰队右翼的弱舰“超勇”号和“扬威”号,迅速将该二舰击沉 。随后又以两个战术分队,对北洋舰队实施穿插和包抄,北洋舰队因此腹背受敌 。这场旷世海战,最终以日本舰队的主动撤离结束 。
战斗结束后,清理战后结果 。日军中军各有十二艘军舰参战,日本舰队未失一舰,而中方却损失了五艘军舰 。虽然两方舰队指挥官都出现了一定的错误,但明显的是丁汝昌在此次作战中的指挥不当,对于整个战局的影响极为深重 。
首先在战斗开始的时候,丁汝昌没有明确确定自己的代理人和代理旗舰,以致与在旗舰遭受重创之后,中方舰队的指挥体系完全破损,整个舰队陷入混乱的局面,群龙无首,各自应战,战局可谓一团糟 。
再次在旗舰受损,整个指挥系统遭受重创之后,丁汝昌竟然没有设法补救,完全没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补救指挥系统失效的问题 。虽说“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但那个时候中方的舰队还没有整个被人击毁,若是能进行有效的补救,虽不至于取得战场胜利,但至少不会让己方舰队,在一场海战之后就损失五艘军舰 。而且这个损失,还是在日军指挥将领,同样出现了错误的情况下 。可以说,黄海海战的失利,有很大一部分责任都在于丁汝昌个人 。
在黄海海战中失利的丁汝昌,受到了朝廷的严加苛责 。本来应该被押解受审,最终因为李鸿章的求情,而不了了之 。经过这一番波折的丁汝昌,心绪极为不稳 。虽然仍然勉力着急部下,商议海上布防事宜,但已经能看出他受战败影响后的力不从心 。
光绪二十一年,日军进攻威海南帮炮台,威海战役打响 。为了援助炮台守军,丁汝昌率舰队从海上发射排炮,攻击日军,击毙日军旅团长大寺安纯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最终因为敌众我寡,军力悬殊,陆路南北帮炮台相继失守,刘公岛遭海陆合围,成为孤岛 。
陆路炮台被日军占领之后,丁汝昌所率的北洋舰队成为一支孤军受两线夹击 。一方面是日军利用陆路炮台,向北洋舰队不断的发射火力攻击 。
另一方面留守海面的日军也通过海上鱼类对舰队进行偷袭 。最可怕的是日本夜间鱼雷艇的偷袭,让北洋舰队防不胜防,丁汝昌所在的“定远”舰遭重创 。
丁汝昌移督旗于“镇远”舰,形势本来就很严峻了,哪知鱼雷艇管带王平竟策划鱼雷艇队集体逃亡,这造成了舰队的情况更加不堪 。到了正月十五的时候,日军舰艇40余艘排列威海南口外,势将冲入,日本陆军也用陆路炮台的火炮向港内猛轰 。形势已经很鲜明了,要么丁汝昌头像,要么日军直接拖死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