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的意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意思( 三 )


原文: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 , 除却巫山不是云 。
取次花丛懒回顾 , 半缘修道半缘君 。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 , 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 , 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 。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 , 写得曲折委婉 , 含而不露 , 意境深远 , 耐人寻味 。

曾经沧海的意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意思

文章插图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 , 除却巫山不是云 , 沧海无比深广 , 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巫山有朝云峰 , 下临长江 , 云蒸霞蔚 。据宋玉《高唐赋序》说 , 其云为神女所化 , 上属于天 , 下入于渊 , 茂如松榯 , 美若娇姬 。因而 , 相形之下 , 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沧海、巫山 , 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 , 诗人引以为喻 , 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 , 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 , 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 , 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 , 因而除爱妻之外 , 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
难为水、不是云 , 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 , 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 , 也确乎是很少有的 。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 。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 , 懒于顾视 , 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 。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 , 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 , 是尊佛奉道的 。另外 , 这里的修道 , 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 。然而 , 尊佛奉道也好 , 修身治学也好 , 对元稹来说 , 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 。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 , 而且 , 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 。
“曾经沧海难为水”真正的意思到底是什么?
这句话出自元稹的《离思五首》之四 , 全诗为:
这首诗可以说每一句都很经典 , 都成为名言佳句 。其中 , 第一句更是全诗最绚丽的一笔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对妻子韦丛深切的思念
第一句这句话化自《孟子·尽心》的“ 观于海者难为水 ,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  意思是 如果你看到了大海 , 再看其它的河水 , 溪流 , 就都不能称做水了 , 你要是与圣人在一起 , 做他们的弟子 , 那你就很难再听进去别人的言论了 。
其实孟子的这句话其实是衬托孔子的伟大 ,  前面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方式(《孟子》最喜欢用的修辞)来表明圣人思想的魅力 。
元稹很聪明的化用了这句话 , 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妻子韦丛的悼念 。
元稹的这首诗成为了一千多年来 , 年轻男女思念对方时吟诵的经典名句 。
历史 上的元稹:背叛初恋 , 为官职娶了高官之女
但在 历史 上 , 用我们现在的价值观来看 , 元稹完全属于一个“渣男” , 为了自己的名利 , 官职 , 不惜抛弃自己的初恋与韦丛结婚 。韦丛的父亲当时是京兆尹 , 相当于首都长安的市长 。在韦丛之前 , 元稹曾经与“崔莺莺”相恋 , 后来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了《莺莺传》(又名《玉真记》) , 我们直到的《西厢记》就是王实甫根据《莺莺传》改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