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的作者是什么代的大诗人 春夜喜雨的作者( 四 )


背景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 。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年)春 。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 。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
注释
①发生:指“发生”雨,即下雨,落雨 。这两句说,春雨及时而来,好像雨也晓得大地上什么时候需要它似的 。②潜:悄悄地(雨悄悄的随着风声下了起来) 。润物:指滋润土地草木 。这两句说,好雨不声不响地趁夜来了 。语气中好像嗔怪它不让人早些发觉;又好像赞美它暗中做好事不求人知,字里行间含着惊喜欢迎的意思 。③这两句写雨中的夜景 。杜甫的居处临江,从户内向外看去,见天上地下一片漆黑,而江船灯火独明 。④锦官城:即成都的别称 。成都旧有大城、少城 。少城古为管织锦的官员所住的地方,因称锦官城 。后通称成都为锦官城,简称锦城 。它是唐代最繁荣的商业城市之一 。这两句想象明天将见到满城带雨的花枝都显得沉重起来了 。这关联到上文的“润物”,也表现着“喜雨”的心情 。⑤晓:天刚亮的样子 。形容诗人想象次日早晨,天下一片生机盎然的样子 。
译诗
及时的好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就飘飘洒洒地下起来,催发植物生长 。春雨伴着春风悄悄地在夜晚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春天的植物 。乡间小径与天空一片昏暗,唯有江边船上的一点渔火若隐若现,显得格外明亮 。待到天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
赏析
诗人紧扣诗题的“喜”字,对春雨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 。这首诗,前两句写雨适时而降,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三、四两句写雨的“发生”,其中“潜”、“润”、“细”等词语道出了雨的特点;五、六两句写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最后两句仍扣“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红湿”、“花重”,体物可谓细腻至极 。全诗未着一个“喜”字,而“喜”字却渗透于字里行间,这种靠形象来“说话”的艺术手法是值得我们效法的 。
编辑本段情感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 。《春夜喜雨》创作背景及思想内容: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年)春 。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 。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春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你看它多么“好”! 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 。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 。然而也有例外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 。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 。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 。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