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与魏徵是什么关系?君臣楷模还是...( 二 )


魏徴从容地解释说:“陛下功劳虽大,百姓受到的恩惠还不够多,德行虽然高,还没有恩及所有人,天下虽然安定,财力还不充足,粮食虽然丰收,但库存还比较空虚 。何况封禅耗费极大,中原以东地区至今还很荒凉,这不等于向四方暴露弱点,激发其觊觎中原的野心吗?”唐太宗心中不悦,却不知如何反驳,只好将封禅一事搁置不提 。
魏徴的据理力争有时也让唐太宗心生敬畏 。
一次,唐太宗打算去山中打猎,行李都准备好了,但最终没有成行 。魏徴问及此事,唐太宗笑着说:“本来确实想去,但怕你谏阻,就取消了 。”
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一只鹞鹰,非常喜欢,便放在肩上玩耍 。不料魏徴远远走来,太宗吓得赶忙把鸟藏在怀中 。魏徴仿佛意识到了,故意说了很久,以致鹞鹰闷死在怀中,使太宗大为扫兴 。
几次三番,魏徴的进谏令太宗感到既趣尬又愤恨 。
当魏徴又一次在朝堂上因直谏惹怒太宗时,太宗气冲冲地跑到后宫,对皇后长孙氏说:“魏徴总是扫我的面子,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听了,却连忙向太宗道喜,说:“臣子敢直言,是因为陛下贤明 。明君拥有直臣应该欣喜,怎么能开杀戒呢?”太宗猛然醒悟,对魏徴更加敬重 。
太宗虽然贤明,能够重用直臣,但仍不免有被冲撞后的不悦情绪 。好在这些矛盾在魏徴生前都没有激化,君臣的良好关系维系到了魏徴离世 。
“砸碑悔婚”风波
魏徴离世以后,唐太宗下令以一品官礼葬,还把魏徴的画像置于凌烟阁,经常前去凭吊陚诗 。他还派人立起了魏徴碑,亲自为魏徴撰书 。
然而仅半年之后,唐太宗就亲手制造了“砸碑悔婚”风波 。他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与魏徴长子魏书玉的婚约,并一怒之下砸毁了魏徴的墓碑 。这一举动不仅震惊朝野,而且令后人唏嘘 。
据记载,魏徴死前支持太子李承乾,并大力举荐原来的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 。
然而,魏徴死后,李承乾竟冒险举事,而后失败 。杜正伦和侯君集均为太子党,两人一个被贬,一个被杀 。唐太宗想到两人都是魏徴举荐,因此怀疑魏徴也参与了结党营私 。
这时,曾颇受魏徴器重的褚遂良一见形势不对,便主动告发说魏徴生前曾把给皇帝的奏疏拿给自己看 。太宗听后更加愤怒,终于亲手推倒了魏徴碑 。
关于太宗为何如此迁怒于魏徵,有学者考证认为,这与太宗时期的山东贵族及关陇集团有关 。
当时,魏徴的责任是接洽和监视山东贵族和关陇集团,以达到分合操纵各大政治集团的目的 。而魏徴推荐出身山东盛门的杜正伦为相,还举荐属于关陇集团的侯君集出任武将,等于集合了东西文武的社会势力 。
魏徴的行为不仅越过了太宗给他的权限,而且有纠合势力结党谋权之嫌,令太宗无法容忍 。即便此事在魏徴死后爆发,太宗还是采取了极端的措施 。
时隔半年多,唐太宗决意对高句丽用兵,并自负地说,魏徴生前劝他不要东征高句丽是无稽之谈 。
不久,太宗出兵失利,备感惭愧,便对群臣说:“如果魏徴在,绝不会让我犯这样的错误 。”他一边自省,一边又下令重立魏徴墓碑,并让魏徴的儿子承袭魏国公的爵位 。
因此,尽管这对君臣在阴阳相隔之后有过令人痛心的决裂,但终因唐太宗的悔过而获得了破镜重圆的结局 。然而,史书所载的这些均合乎事实吗?
关于唐太宗与魏徴的记载,主要见于司马光,欧阳修等史学家所编写的史书 。其中关于魏徴直谏、太宗纳谏的故事详尽生动,即使是君臣因小冲突偶有不快,也终能让太宗释然,成为太宗虚怀若谷的佐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