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老四而不是号称贤王的老八?

公元1722年,在位了61年的康熙皇帝去世 。康熙去世以后,皇四子胤禛继承了皇位,这就是雍正皇帝 。雍正的继位仍很多人都感到意外,因为绝大部分人都认为皇八子胤禩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可是老八最终还是落选了,胤禩一直有八贤王的称号,但是康熙为什么没有选择老八做自己的继承人 。
一、胤禩看似聪明,实际上不懂帝王心术
【康熙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老四而不是号称贤王的老八?】皇八子胤禩以宽厚贤明著称,在朝中有人称他为八贤王 。胤禩在朝中拥有自己的势力集团,而且是最大的势力集团 。在太子胤礽还在位时,胤禩就时常进行一些小动作,搞得胤礽很被动 。在太子胤礽被废以后,一场争夺继承人位置的好戏就开始了 。在推荐太子人选时,推荐其他皇子的官员很少,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推荐老八 。这样一来,老八看上去已经坐稳了太子的位置 。但是他太幼稚了,一点也不懂帝王心术 。皇帝不希望继承人触及自己的权力,而老八在朝中势力很大,这就犯了皇帝的大忌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希望继承人在自己去世以后再触碰政治,这也是为了自己的安全 。毕竟皇宫中的政变与厮杀太多了,而康熙作为老江湖,不可能一点也不了解 。
与胤禩相比,老四胤禛的优势很明显 。看上去老四一直在踏踏实实的做事情,似乎从来没有考虑皇位的问题 。而且老四做事情杀伐果断,几乎与整个官场为敌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老四的势力比老八小得多,所有的帮手也就只有胤祥、隆科多、年羹尧这些人 。做人低调、做事高调是老四的特色,他每干一件事就会出现满堂彩的效果,但平时做人十分低调 。他从来不不会公开表示自己觊觎皇位的野心 。这让一些官员认为老四是一个实干家,有这样的人继位更利于国家的发展 。康熙作为一个精明的皇帝,不会考虑不到这一层,从这个角度来说,老四比老八更让康熙放心 。这个放心,无论于公于私都可以打满分 。
二、老八的执政策略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上文所述,老八是一个十分宽厚的人 。为了组建利益集团,他联合了很多官员 。这些官员为什么要跟着老八,无外乎钱和权,也就是所谓的封官许愿 。但是当时清朝的国情是边境战事不断、国库亏空、政治腐败,康熙已经老了,他没有这个经历进行大规模的改革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必须在自己的儿子里选择可以托付重任的人 。老八胤禩虽然贤明,可是他执政太宽,如果选择他为继承人 。那他继位以后,清朝的政治只会更腐败,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国家需要贤君,但是也要看什么时候 。即便想学宋仁宗,也要看看有没有那样的土壤 。就这样,康熙第一个排除的就是老八,接下来就是老四和老十四之间的较量 。
康熙晚年,西北地区战事又起 。老十四胤禵奉命出征,由此很多人认为老十四将成为康熙的继承人 。但西北准噶尔部队仅仅是小打小闹,根本不可能威胁清朝的统治 。清朝最要紧的事情还是经济改革和整顿吏治,只会冲锋陷阵的老十四明显也不符合当时的要求 。最合适的人选还是老四胤禛,他继位以后,推行了火耗归公和摊丁入亩两项措施,这些措施的确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普通百姓的负担,不过那些地方豪强的负担却加重了 。那些关于雍正的各种段子,基本上都是这些人搞出了的 。雍正即位时,国库里只有700余万两白银;但是等到雍正驾崩时,国库里的储银增加到了5000余万两 。康熙就好比是创业之君,而雍正就是合格的守成之君,乾隆则是保准的败家之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