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都已经向曹魏称臣了 曹丕为何还要先对孙权下手

对曹丕为何要先攻打称臣的东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
三国时期是历史上最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的一个时代,人们对于那段历史中的人物掌故也都耳熟能详 。
现在我们一般将黄巾起义后的历史都归于三国,但实际上“三国割据”要等到孙权称帝,三帝并立才真正开始 。

东吴都已经向曹魏称臣了 曹丕为何还要先对孙权下手

文章插图
▲三国人物塑像
孙权作为当时三名称帝君主中,年纪最大的一位,为何要在最后称帝?他之前又为何要向曹丕称臣?这对东吴的发展究竟有何意义呢?
一、孙权向曹丕称臣
在曹操去世之后不久,曹丕就要挟汉献帝,将皇位“禅让”给自己,成为了三国时代的第一位皇帝 。
汉献帝退位之后,刘备便举起了复兴汉室的大旗,并于不久后即位称帝,与曹丕形成了针锋相对的局面 。
东吴都已经向曹魏称臣了 曹丕为何还要先对孙权下手

文章插图
▲孙权游戏形象
而此时坐拥江东的孙权却并没有急着称帝,而是在两个老对手之间左右逢迎 。
这主要是因为孙权论实力不如北面的曹魏,论称帝的正统性,又不如汉室后裔的刘备,因此孙权并不能贸然称帝 。
在魏蜀两国君主纷纷称帝后,孙权在名义上保留汉臣的名分,对魏蜀两边打起太极推手,但实际上孙权还是更加倾向于曹丕一方的 。
因为魏国的实力更强,对于东吴的威胁也更大,再加上前不久关羽死于东吴之手,其和蜀国的关系也更加紧张 。
在刘备称帝后不久,其便发动大军开始伐吴,孙权知道曹丕也一直对江东虎视眈眈,为了稳定曹丕,孙权决定暂时向曹丕称臣,并接受其给自己的吴王封号 。
此后他还多次派使者前往魏都,向曹丕进献了许多奇珍异宝 。
曹丕认为孙权是真心归附自己,便没有在刘备伐吴时兴兵南下 。
东吴都已经向曹魏称臣了 曹丕为何还要先对孙权下手

文章插图
▲曹丕剧照
对于孙权来说投靠曹丕,显然是一个权宜之计,毕竟在赤壁之战结束后,他就和鲁肃商讨过称帝的相关事宜了 。
但碍于情势所迫,他不得不向曹丕暂时低头,以便集中力量对付东进的刘备 。
在孙权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后,东吴的紧张局势得到了缓解,刘备方面短时间内再无大举南下的能力了 。
此时按照孙权以往的作风,应该立即修复与刘备集团之间的关系,以求达成联盟抵御魏国的进攻,但孙权却一反常态的继续站在蜀国的对立面 。
比如在雍闿发动针对刘禅的叛乱时,孙权就站在雍闿这边,诸葛亮后来派邓芝出使吴国他也拒不接见 。
他的这些做法都是为了向曹丕显示自己的“忠诚”,并希望其能够派兵攻蜀 。
二、曹丕南征
但曹丕并没有中孙权的圈套,在夷陵之战后蜀国元气大伤,他们在短期内对曹魏不可能形成威胁 。
但是蜀地易守难攻,如果曹魏贸然进攻的话,很有可能会陷入持久战之中,让东吴坐收渔翁之利 。
东吴都已经向曹魏称臣了 曹丕为何还要先对孙权下手

文章插图
▲孙登游戏形象
而且在和孙权的交涉中,曹丕也发现这位“大魏吴王”似乎并不是真心归附 。
首先是在夷陵之战后,曹丕曾经要求孙权对蜀国的残兵败将进行追击,但吴军显然就是做做样子,吴国将领甚至还在暗地里和蜀国将领有过交涉,这让曹丕对孙权针对蜀国的强硬态度打了个问号 。
其次从孙权表示归附之后,曹丕便要求孙权将世子孙登,送到自己身边作为人质 。每次提及此事时,孙权都非常痛快地答应下来 。但到临行前他就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进行推脱,这让曹丕十分失望 。
当时曹丕取代汉朝称帝本就存在反对的声音,因此他迫切需要建立功勋来稳定舆论 。
于是,他在又一次要求孙权交出质子孙登遭拒后,便举三路大军南征,意欲一举吞并吴国 。
不过此时孙权早已在暗中恢复了和蜀国的关系,并在对应方向上布置了精兵强将,抵御魏国的进攻 。
曹丕对于此次南征做出的准备并不充分,再加上魏国水军在水战中,并不是东吴的对手,这让曹丕的南进攻势,遭遇了极大的阻力,最终不得不班师回朝 。
在此后几年间曹丕又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南征,但最终都是无功而返 。
曹丕在经历了三次失败后,对于东吴的力量有了全新的认知,他也放弃了一举吞并东吴的想法 。
孙权则借助几次胜利,成功与曹魏政权“脱钩”,并为东吴的进一步发展取得了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