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七吃面条是什么讲究 大年初七吃面条的意义

初七为什么吃面条?
大部分地方在“初七”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 。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 。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 。
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间曾把这天叫做“人日”“人日节”或“人胜节” 。中国人民在这一天戴人胜,吃七宝羹,吃面条,登高赋诗 。民俗专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 。
来历:
在中国传说中女娲创造苍生,顺序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并于第七天造出人来,故此初七为人的生日 。
人日:指阴历正月初七,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 。
古人相信天人感应,以岁后第七日为人日,即正月初七 。汉东方朔《占书》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 。汉,魏以后,人日逐渐从单一的占卜活动,发展成为包括庆祝、祭祀等活动内容的节日 。到了唐代,中国民间仍相当重视人日节 。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中就有“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的感怀之句 。
它证明唐代的人日节,已不仅仅专用作祈祥祝安,又衍添了一层思亲念友的气氛 。时至今日,也有在外的游子在年前回家,过了人日节才能远走他方 。人日节这天不出远门,不走亲串友,在家团聚 。人日节下午一般吃长面,也叫拉魂面 。意即过年时人都走东串西,心都野了,人日一过该准备春耕生产了 。故而吃拉魂面,把心收回来,准备春耕生产 。
初七为什么要吃面条
原由:初七吃面条是在过“人日节” 。
扩展资料:

大年初七吃面条是什么讲究 大年初七吃面条的意义

文章插图
人日
又称人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 。
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
【大年初七吃面条是什么讲究 大年初七吃面条的意义】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 。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
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 。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 。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 。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
大年初七吃面条是什么讲究 大年初七吃面条的意义

文章插图
大年初七吃面条是什么讲究 大年初七吃面条的意义
1、大年初七吃面条是什么讲究
民间在正月初七吃面,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 。另外还有些地方按初七、十七、二十七分为“小人七”、“大人七”、“老人七”,这几天吃面条可以健康长寿,面条擀得要又细又长,象征着健康长寿,吃面条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可以顺顺利利、万事如意 。
正月初七,是主“小人儿(小孩子)”的日子 。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面条,谓之“栓小人儿” 。在这天里,对于小孩子来说,吃面条就有了重要的意义:既是长长远远的象征,又有健康长寿的祈福 。
2、正月初七吃面条,别忘了喝面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