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真实历史:佘太君和穆桂英根本不存在

核心提示:其实历史上杨家将没有佘太君,没有杨宗保,也没有穆桂英 。害死杨业的,应该是王冼,而非潘美 。
杨延昭为什么称为杨六郎?历代杨家将传说中,以为杨延昭是杨业第六子,故称杨六郎 。但是据史所载,杨延昭应为长子 。辽人迷信,相信天上北斗七星中,第六颗星是专克辽国的,因为杨延昭对于辽人很有威慑力,辽人以为他是那第六颗星转世,因此称他为杨六郎 。
网络配图
第一代
【杨家将真实历史:佘太君和穆桂英根本不存在】杨业本名叫杨重贵,其父杨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乱的时候,占据麟州,自称刺史,由于时局的动荡,先后归附过后汉、后周 。
后来,年少英武的杨重贵改名为刘继业 。由于刘继业战功卓著,所向无敌,国人号称无敌 。《九国志》曾经记载过刘继业的功绩,但是遗憾的是其中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没有流传到今天 。《辽史》中有辽将耶律斜轸责问杨业说:汝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今日何面目相见 。可见刘继业在北汉时期主要的对手是辽国 。虽然北汉一直臣事辽国,但是处于强势的辽国经常侵掠北汉的边境,刘继业为北汉守边,估计经常与来犯的辽军交锋,虽然规模不大,但30余年未处下风,这样的经历让刘继业积累了边防的丰富经验 。
北汉灭亡以后,刘继业归降北宋,宋太宗素知刘继业威名,授予他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 。刘继业归宋以后,复本姓杨,单名业 。宋太宗以杨业对防御辽国有丰富经验,派他到代州为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为潘美节制 。
辽国大军从雁门大举进攻,杨业从小路率领数百骑兵绕到辽军背后,与潘美的部队前后夹击辽军,杀死辽国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缴获很多兵甲战马 。杨业因功升云州观察使 。以后辽国望见杨业的旌旗,就不战而走 。守边的主将忌杨业威名,屡次向宋太宗上书,诽谤杨业 。宋太宗封其奏交给杨业,以表示对杨业的信任 。
雍熙三年,宋太宗派出三路大军征讨辽国,其中潘美为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将 。起初各路进展顺利,后遭辽国十余万大军反击,杨业与辽国交锋多年,更深知边境地势,认为不需要与敌人决战 。但是护军王冼和刘文裕却不以为然,非要与辽国正面交锋,并且以怯敌嘲笑杨业 。
网络配图
最后杨业力争不果,只能冒险出击,随后王冼等人又没有按约定为杨业打埋伏 。杨业力战尽日,没有看到接应的人马,非常悲愤,再率领部下力战 。杨业身受几十处伤,左右殆尽,仍手刃敌军数十百人,杨业精疲力尽,战马又受了重伤,最后为辽军生擒 。杨业之子杨延玉,以及部将王贵、贺怀浦全都力战而死 。杨业被擒不屈,绝食三日而死 。
第二代
杨业是杨家将的第一代,功名最盛,牺牲最壮烈 。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杨业的儿子杨延昭 。杨延昭本名杨延郎,为了避讳,而改名杨延昭 。
幼年的杨延昭沉默寡言,但是总是喜欢玩行军作战的游戏,杨业看了以后说:“此儿类我 。”以后出征,必然带杨延昭同行 。杨延昭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熏陶,成年以后,也成为一个职业军人 。雍熙三年北伐,杨延昭与父兄一起出征,攻击朔州的时候,杨延昭作为前锋进攻,被流矢射穿了手臂,他却更为勇猛的作战 。
杨业阵亡以后,杨延昭由供奉官升迁为崇仪副使 。后来有担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在河北的边防前线任职 。北宋咸平二年,辽国南下进犯 。杨延昭正在遂城,杨延昭出奇计保全了遂城,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他因此功被授予莫州刺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