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鸠止渴鸠指的是什么意思 饮鸠止渴

饮鸩止渴的典故
饮鸩止渴的典故如下:
霍谞是东汉人,他自幼发奋读书,从小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年纪轻轻便精通四书五经,并通过了明经科的考试 。他在当地是有名的“小才子”,长大以后,曾为河南尹,后做过廷尉 。
霍谞有个在郡里当官的舅舅,叫宋光 。由于他为人正直、秉公执法,所以成了一些权贵的眼中钉 。后来,权贵们联合起来诬告宋光篡改诏书,皇帝信以为真,就把宋光逮捕,押到京都洛阳,关进了监狱 。这时,霍谞才十五岁 。
霍谞不相信舅舅会篡改诏书 。宋光入狱以后,霍谞十分着急,日夜思考解救舅舅的方法 。最后,他决定给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大将军梁商写一封信,为舅舅申冤 。
他在信中说:宋光出身官宦之家,仕途平稳顺利,现已位居地方首长的高位 。他为人正直、秉公守法,从而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这样的一个人,即使对于皇上的诏书有所疑虑,也会采用一种稳当的方式来解决,怎么可能冒着死罪私下更改诏书?
这样的行为好比是一个人为了充饥而去吃附子,为了解渴而去饮毒酒 。这样的话,食物还没进到肠胃里,刚到咽喉人就已经断气了,怎么可能会有人这样做呢?
梁商读了这封信,觉得霍谞说得很有道理,又听说他只有十五岁,对他的胆识颇为赞赏 。后来,梁商不仅重审此案,还亲自到皇帝那里替宋光辩白 。案件终于真相大白,宋光也被无罪释放 。从此以后,霍谞的名声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
成语寓意:
饮鸩止渴(鸩:传说中的毒鸟)指饮用鸩羽毛浸泡过的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
很多时候人们头脑发热时就像喝毒酒解渴一样,对行为不加思考,直冲直撞,不顾后果,于是吃亏的人很多,严重的还会搭上性命 。
这则成语故事说明不管如何,都不能为所欲为做事不顾后果,否则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只能让自己吃尽苦头,遇事应像霍谞一样先平静下来,找出事情的关键,然后想办法解决 。
“饮鸩止渴”和“杀鸡取卵”意义相近,两者皆有只顾眼前需要而缺少长远眼光的意思;区别在于“杀鸡取卵”偏重利的取舍,指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而“饮鸩止渴”则在于害的轻重,指为了弥补或减少当前的损害,而不计严重后果 。
饮鸩止渴
昨夜好朋友来看我,两人彻夜长谈,有宽慰的温暖,也有深深的感叹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四十八·霍谞传第三十八》中有个成语叫“饮鸩止渴”,意思是说用喝毒酒的办法来解决饥渴,最终不仅不能解渴,反而连性命都搭上去了 。
婚外情就是“饮鸩止渴” 。
有网友这样说婚外情:“哪有什么真爱,不过是两个不负责任的东西,打着爱情的幌子,荷尔蒙爆棚,害人害己,还要殃及自己的孩子罢了 。”
真的是这样 。
( 一 )
心理学上有个“柯立芝效应” 。科学家把一只公鼠和四五只母鼠放到封闭的盒子里 。公鼠马上会和所有母鼠亲密 。过后,尽管母鼠会继续叫,公鼠不会再有响应 。然而,如果放入新的母鼠,公鼠会再次警醒,兴奋不已 。
这种现象,在被测试的每一种哺乳类动物身上都有体现——雄性动物会对单一雌性动物厌倦,引入新的异性,他们才表现得更高亢、持久 。
不难看出,引发柯立芝效应的一个因素,就是新奇 。
现实生活中,一对男女步入婚姻几年后,双方的亲密关系基本稳定,激情渐渐消退 。在出轨者看来,婚姻就如一潭死水,毫无新奇可言 。第三者就如落入潭水中的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足以引起出轨者的兴奋 。为了寻求刺激、新奇、新鲜,男人会大胆出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