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贤明,皇帝之贤明仁慈莫过于汉文帝吧

求助,翻译..谢谢啦.是列女,贤明传的内容

厚贤明,皇帝之贤明仁慈莫过于汉文帝吧

文章插图
黔娄先生去世了,曾子和他的弟子前去吊唁.黔娄的妻子出门迎接,曾子慰问她.曾子哭着问:"哎,先生去世了,用什么作为他的谥号呢?"黔娄的妻子说:"用"康"作为他的谥号."
曾子说:"先生活着的时候,吃不饱,衣不蔽体.死去了也没有厚敛,旁边也没有酒肉之类的祭品.活着没有好的享受,死去了没有得到什么荣耀,有什么乐趣,把谥号定为"康"呢"
黔娄的妻子说:"往日君主想把政务交给我家先生,拜他做相,我家先生辞谢了,不愿意做,这算是贵有余了.君王曾经赐给我家先生三十钟粟,我家先生也辞谢了没有接受,这算是富有余了.我家先生,甘于普通的物质生活,身份卑微也很安然.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追求仁,就得仁,追求义,就得到义.他的谥号是"康",不也很适宜吗!"
有版本是写作“不汲汲于富贵的” 。
臣闻古之贤君,臣有受厚赐而不顾其国族,则过之 什么意思
厚贤明,皇帝之贤明仁慈莫过于汉文帝吧

文章插图
出自于《说苑·臣术》 , 楼主的这段话 , 意思是“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王 , 对待那些接受优厚赏赐却不管国家事情的大臣 , 就要加罪于他 。”
望采纳 , 谢谢!
佛经记载 , 贤明的国君应当如何面对战争?
厚贤明,皇帝之贤明仁慈莫过于汉文帝吧

文章插图
在文明的社會中 , 倡導用「道德」「仁義」「誠信」「智勇」「和睦」「平等」來引導眾生往上提昇 , 由以上的原則而逐漸能帶領人民走向善道而能轉生天道 , 或逐漸修行而成佛面對台灣漁民遭受菲律賓野蠻射殺的事件 , 身為國家的領導者和人民 , 該如何面對外力侵略和戰爭?記得曾在紙本的佛經中看過許多對於戰爭的開示 , 不過現代網路的好處就是能方便搜尋剛好找到下面「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的部份經文和註解 , 轉載提供給大家參考 , 並提供另一則佛經故事:「波耶王」捨身成仁引導敵對國王和兩國人民的故事=================================================「轉載」佛经记载 , 贤明的国君应当如何面对战争 战争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 生灵的涂炭 , 家园的毁坏是任何人都不愿看到的 。但是因缘果报 , 业轮流转 , 有定业现前时 , 战争无法避免 , 哪怕是世尊在世也无回天之力 。生在如此婆娑世界 , 本就无可奈何 , 堪忍其苦 , 何况遇上刀兵之劫 。那么 , 在遇到战争 , 或者即将遭遇战争的时候 , 贤明的国君该如何做呢?在《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中 , 我们看到这样的开示: 若其国内有逆贼主 。具四种兵 。与法行王斗诤国土 。及外国王来相侵夺 。欲与大斗 。集四部兵一切现前 。行法行王云何与彼而共斗战 。如果国家内部有叛逆出现 , 或者有外国的军队侵略国土 , 发动战争 , 那么行法行王应该如何战斗呢?行法行王是一个称谓 , 在经中说:成就十法 。而得名为行法行王 。何等为十 。一者自性成就 。二者眷属有礼 。三者智慧成就 。四者常勤精进 。五者尊重法 。六者猛利 。七者恩厚 。八者善解世间所行法 。九者能忍诸苦 。十者不取颠倒法 。所以说行法行王是应该是一位英明的君主 。答言 。大王 。行法行王当应思惟 。于三时中出三方便入阵斗战 。何等三时 。谓初入时中入时后入时 。那么这位君主应当这样考虑 。有三种时刻的三种方便法来战斗 。三时就是 , 战争之初 , 中 , 及最后三种时刻 。大王当知 。初欲入时作方便者 。行法行王 。若见逆王 。尔时复作三种思惟 。一者思惟 。此返逆王所有兵马 。为与我等 。为当胜我 。若与我等共斗战者 。俱损无益 。若其胜我 。彼活我死 。如是念已 。应觅逆王所有亲友及善知识 。当令和解灭此斗诤 。如果我们知道了叛逆或者敌人的意图 , 那么应该有三种考虑:第一 , 要考虑敌人的兵马、实力是否胜过自己 , 是否和我相当 。如果和我方相当 , 那么战争发动会两败俱伤 。如果其实力胜过我方 , 那么战争会让我们的损失惨重 。这时 , 应当寻觅对方的亲友、善知识、关系密切的人 , 想办法和解争斗 。二者行法行王 。见彼逆王与己平等及胜己力者 。心自思惟 。不应与战 。当与其物求灭斗诤 。如果对方实力胜过我方 , 那么不应该即刻和其交战 , 应当进行和解 , 甚至以财物交换和平 , 熄灭争斗 。三者若见逆王 。多有士众眷属朋党象马车步四兵力胜 。行法行王士众虽少 。能以方便现大勇健难敌之相 。令彼逆王生惊畏心以灭斗诤 。如是名为于初时中思惟三种方便之用 。如果对方实力虽胜 , 我方人员寡少 , 但是能够现勇猛难敌之相 , 让对方心生敬畏 , 从而断除战争 。威吓也好 , 使诈也好 , 只要能断除战争 , 都是可以使用的办法 。大王当知 。若以亲友与物惊怖 。如此三事 。不能灭彼斗诤事者 。行法行王 。尔时复起三种思惟入阵斗战 。何等三种 。如果上面三种方法 , 不能够熄灭战争 。那么我们就该考虑下面三点 。一者思惟 。此返逆王 。无慈悲心自杀众生 。余人杀者亦不遮护 。我今不令如此相杀 。此是初心护诸众生 。第一 , 敌人没有慈悲心 , 杀戮生灵 , 更不救护众生 。我们的目的是阻止其杀戮的行为 。这是正义征战的出发点 。二者思惟 。当以方便降伏逆王 。士马兵众不与斗战 。第二 , 如果能够运用某种方法 , 并无作战人员的接触 , 而降服逆王 , 那是最好的 。不战而屈人之兵 , 为上上策 。三者思惟 。当以方便活系缚取不作杀害 。第三 , 如果能够活捉的 , 尽可能不伤害其性命 。生此三种慈悲心已 。然后庄严四种兵众 。分布士马唱说号令 。简选兵众分作三品 。于上品中有上中下 。以上品中下勇猛者列在于前 。次列第二中品健者 。次列上品最健兵马分在两厢 。令护步众不生畏心 。行法行王处在军中 。与最上品象马车步猛健众俱 。如是入斗 。如果充分考虑了上面三点 , 接着我们可以兴兵布阵 , 抵御敌人 。何以故 。有五种事 。能令大军竞进不退 。何等为五 。一者惭愧王 。二者畏王 。三者取王意 。四者令众背后无畏 。五者令念报国王恩 。如力如分 。不生退转 。能勇战斗 。有五种事 , 可以让大军进而不退 , 勇猛无敌 。一是见国君、将领勇猛惭愧心起 。二是畏惧国君、将领之威势 。三是 , 能够领会、实施国君、将领的意图 。四是能够让军队无后顾之忧 。五是报效国家的恩德 。这五个条件可以让军队无往不胜 。大王当知 。行法行王 。设是方便入阵斗战 。尔时虽复杀害众生 。而彼王得轻微少罪 。非决定受忏悔能灭 。何以故 。彼法行王 。为欲入战 。先生三种慈悲心故 。虽作此恶得罪轻微 。非决定受 。大王当知 。彼法行王 。为令众生 。为护沙门护沙门法 。为护妻子族姓知识 。能舍自身及资生物 。作如是业 。因此事故 。彼法行王得无量福 。大王当知 。若为护国养活人民 。兴兵斗战 。彼时国王 。应当先发如上三心 。敕令主将一依王教 。如是斗者有福无罪 。行法行王 , 如果能够如此征战 , 虽然杀害众生 , 但是得到的罪轻微而少 , 并不是决定业 , 忏悔能灭 。为什么呢?因为战前先生三种慈悲心的缘故 。虽作此恶业 , 而罪过轻微 , 并不是定业难免 。国君为了保护众生 , 保护出家圣贤 , 保护妻子族人 , 保护善知识 , 能够舍弃自身 , 舍弃自己的财富来做这样的业 , 会得到无量福报 。如果为了保护国家 , 保护人民 , 而起征战 。国君应先发如上三种心 , 并让其将领士兵也一起遵守如此教导 , 那么参加战争者 , 有福无罪 。===================================================波耶王的故事 从前波罗奈国有个国王 , 名叫波耶 。他当政时以仁慈之心治理国家 , 从不用武力 , 老百姓也都遵纪守法 , 国内太平无事 。武器、监狱等全部废除了 , 大家丰衣足食 , 连天神也赞叹波耶王的善行 。邻国的国王 , 听说这个国家如此繁荣富足 , 便与大臣们商量:“那个国家如此富足我要占领它 , 我一定要得到它 。”大臣及王妃们都表示非常赞同 。于是 , 那个国王便调集全部兵力 , 发兵攻打波罗奈国 。波罗奈国的百姓听到这个消息 , 纷纷动员起来 , 准备抵抗外来的侵略他们加紧训练制造兵器储备粮食和水做好了抵御强敌的一切准备 。于是他对聚集的大臣们说:“请诸位退下 , 明日再来商议 。” 当夜 , 波耶王换了衣服 , 悄悄地出城 , 走到一座山里 。月亮弯弯地挂在树梢 , 发出冰冷的银光 , 波耶王坐在一棵大树下沉思着 。这时 , 在朦胧的月光下 , 沿着蜿蜒的山路 , 走过来一位老婆罗门 。见树下有人坐着 , 老婆罗门上前问安并道:“你们的国王安然无恙吧?” 波耶王答道:“他已经死了 。” 老婆罗门听到这句话 , 伤心得痛哭流涕 , 不能自已 。波耶王说:“您别难过我就是波耶王 。现在有一个机会可以让您发财:邻国的国王知道我的国家丰足富饶 , 钱财众多 , 下了命令要攻打我的国家 。现在 , 他已经占领我国的首都 , 并悬赏要我的首级 , 说:‘凡是得到波耶国王头者 , 赏男女仆人各一千人、马一千匹、牛一千头、金银各一千斤 。’您要是割下我的头 , 带着我的金王冠和宝剑为证 , 送给那个国王 , 那么丰厚的赏赐 , 就可以供您使用 , 并且可以传给后代子孙 , 他们再也不会受穷了 。这样 , 我心里也愉快 。” 老婆罗门马上回答:“大王!您是一番好意 , 但这种不仁不义的事 , 我宁死也不会做的 。” 波耶王心里想:“看来这位老人宁可穷死、饿死也不会杀害我的 。可是如果我自己把头送给他他不是就没罪了吗?” 于是 , 波耶王拜了拜十方 , 泪流满面地说:“在百姓遇到危难时 , 我应该拯救他们、安抚他们;在百姓不懂道理 , 而走向邪路时 , 我应该引导他们、帮助他们 。但现在面对这位老人我要用自己的头 , 来帮助他摆脱贫困 , 又让他无罪 。”说完就拔剑自杀 。老婆罗门拿了他的头 , 带着王冠和宝剑 , 进城去见邻国的国王 。在王宫门口 , 一位大臣带他进去拜见国王 。国王奇怪地向波耶王派来的大臣询问道:“大臣啊!那个波耶王力大无比 , 能独挡千人 , 难道是这个老头一个人捉到的?” 大臣哀恸地伏倒在地 , 无法回答 。国王又问老婆罗门:“那么他是你杀死的吗?” 老婆罗门将事情经过详细地讲一遍 。这件事很快地传遍全城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知道了都涌上街头 , 痛哭哀悼 , 有些人甚至因哀伤过度 , 而吐血或休克而死;连那些雄赳赳的武士们 , 也都失声痛哭 。国王深深被波耶王的行为感动了仰天长叹道:“我真是太残忍了!是我杀害了这位仁慈的国王啊!” 随即取来波耶王的尸体 , 将头与身体用金牌连在一起 , 放在正殿上;又立波耶王的儿子为王 。全国上下都很热爱波耶王的儿子 。后来这两个国家世代和好 , 再也没有打过仗 。据《六度集经》卷二《波耶王经》改编参见《大正藏》第三卷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