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服!揭汉代历史上的那些神童

导读:甘罗十二岁拜相,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然而,虽然没人能达到甘罗所拥有的地位和权力,但是,在汉代也曾出现了大量的神童,这些神童的大名至今还记载在史书中 。
网络配图

《太平御览》卷三八四引《东观汉记》说到张堪“年六岁”,“才美而高,京师号曰‘圣童’”的故事 。大致正是在汉代前后,又出现了“神童”的说法 。
《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论》关于扬雄的赞颂之辞中,有这样的文句:“雄子神童乌,七岁预雄《玄》文 。年九岁而卒 。”《华阳国志·后贤志》附《益梁宁三州先汉以来士女目录》列有“文学神童杨乌”,书中的注解写道:扬雄的儿子杨信,字子乌,七岁的时候就对扬雄著《太玄》有所助益 。《法言·问神》:“育而不苗者,吾家之童乌乎 。九龄而与我《玄》文 。”《太平御览》卷三八五引《刘向别传》:“杨信字子乌,雄第二子,幼而明慧 。”扬雄著《太玄》一书,杨信提供了很多帮助 。
杨信帮助扬雄著《太玄》时的年龄,有的说“七岁”,有的说“九龄” 。无论哪一种说法正确,这个曾经给大学问家扬雄有所提示的儿童,都是“神童” 。现在看来,杨信很可能是最早被称作“神童”的聪慧幼儿了 。
《艺文类聚》卷三一引《先贤行状》说,杜安在太学读书时,“号曰‘神童’”《后汉书·乐恢传》说到“颍川杜安” 。李贤注引《华峤书》说,杜安十三岁入太学,“号‘奇童’” 。“奇童”是和“神童”语义相近的称谓 。
【不得不服!揭汉代历史上的那些神童】东汉晚期著名大学问家郑玄,据说十六岁时就得到了“神童”称号 。(《太平御览》卷八三九引《郑玄别传》)据《太平御览》卷一八五引《管辂别传》,有人称赞管辂“此年少盛有才器,听其言语,正似司马子游猎之赋,何其磥硌雄壮,英神畅茂,必能明天文地理变化之数” 。于是在徐州地方声名响亮,号称“神童” 。《说郛》卷五七上陶潜《群辅录》说到所谓“济北五龙”:“胶东令卢氾昭字兴先,乐城令刚戴祈字子陵,颍阴令刚徐晏字孟平,泾令卢夏隐字叔世,州别驾蛇邱刘彬字文曜,一云世州 。右济北五龙,少并有异才,皆称‘神童’ 。当桓灵之世,时人号为‘五龙’ 。见《济北英贤传》 。”在陶潜笔下,此“五龙”和“八俊”、“八顾”、“八及”并说,应当也是“桓灵之世”社会舆论人物品评的记录 。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所谓“济北五龙,少并有异才,皆称‘神童’” 。出身一个地区的“神童”组合,体现了当时区域文化的某种特征 。
网络配图

《后汉书·郑玄传》记载,任嘏得到郑玄“有道德”的称赞 。据说他从十二岁时就师,“学不再问,一年通三经” 。于时学者号之为“神童” 。《隋书·经籍志三》著录:“《任子道论》十卷,魏河东太守任嘏撰 。”这部书就是这位汉末“神童”的文化贡献 。任嘏年幼时有“神童”之称,在汉末荒乱之年,任嘏家贫卖鱼,因为官府征税,鱼价上涨数倍,任嘏却依然照平时价格取直,于是因其“德行”受到敬重 。看来,当时的“神童”绝不仅仅“夙智蚤成”,同时尤其重视道德修养,任嘏的事迹是引人注目的 。作为品德教育典范的著名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太平御览》卷三八五也是列于《人部·幼智》题下的:“《孔融列传》曰:孔文举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引小者 。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 。由此宗族奇之 。”
汉末名士何晏,据说“七八岁便慧心大悟”,众人都因此惊异,看重他的才华 。曹操读兵书,有疑而未解的地方,曾经试探性地询问何晏,何晏都能够解释疑团,一一说明 。神童何晏竟然熟悉兵学,其知识面之广,确实令人惊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