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为什么非要杀曹植?传闻竟是为了一个女人!

曹丕为什么要杀曹植?曹丕杀曹植只为争夺甄妃吗?趣历史小编带你去看看 。
首先,曹植那时已经无法对曹丕的产生威胁了,特别是曹植不像哥哥曹彰一样有军事力量威胁曹丕的地位,所以,杀不杀已经不成问题,曹丕虽然很记恨曹植,但没有非杀曹植之心 。
第二,是母亲的保护,曹丕在此之前已经干掉了二弟曹彰,让他妈伤心欲绝,曹丕此时也觉得有些过分,对母亲也有了内疚之情,所以,逼曹植作诗,是让自己有台阶下了,同时发泄一下,弟弟长期以来,文章诗书好过自己的不满 。
第三,曹丕多多少少还会顾念一下兄弟之情的,毕竟,人也是复杂的,曹家的人在政治上很冷酷,但他们其实也是很性情的,像曹操是这样,曹植是这样,曹丕虽然一直以来都被他塑造成冷血的东西,但看他的文章诗词,多多少少还是可以看到他一丝的温情,只是政治太冷酷了,往往把人性的一点良知给湮灭去 。
曹丕杀曹植只为争夺甄妃
汉末时期,上蔡令甄逸之女甄氏,生于光和五年 。相传她的母亲张氏怀孕时梦见一个仙人,手执玉如意,立于其侧;临产的时候,看见仙人入房,以玉衣盖体,不久生下甄氏 。甄氏三岁时丧父 。相士刘良看了她的相之后说:"此女之贵,乃不可言 。"甄氏自小至大,性格静好 。八岁的时候,门外有马戏,家中人及诸姊妹都上阁楼观看,甄氏独不行 。姊妹都觉得奇怪,问她:"老幼竞观,你为何不看?"甄氏回答:"这岂是女子所宜看的?"九岁学习读书写字,借长兄的笔砚使用 。长兄说:"你当习女红,何用读书写字 。难道想欲做女博士么?"甄氏回答:"古之贤者,未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己试 。不知书,何由见之?"
【曹丕为什么非要杀曹植?传闻竟是为了一个女人!】时值天下纷扰,加上连年饥馑,百姓皆抛卖金银珠玉宝物以换取食物 。因为甄氏家巨富,所以趁便宜收买储藏许多 。甄氏对母亲说:"今世乱,何多买宝物?此取祸乱之端也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又兼左右皆饥乏,不如以谷赈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也 。"举家皆称其贤 。
及笄后甄氏嫁给袁绍之子袁熙 。袁熙似乎不太懂得怜香惜玉,她生活苦闷,写下闺怨一类的作品 。《古诗源》中收录了她所做的《塘上行》:
"浦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果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品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贤豪故,捐弃素所爱,莫以鱼肉贱,捐弃葱与薤;莫以麻枲贱,捐弃菅与蒯;出亦复愁苦,入亦更苦愁 。边地悲风,树木何蓊蓊;从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
东汉献帝七年,袁绍拥有冀、并、幽、青四州,但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打得惨败 。战乱之中,曹植在洛河神祠偶遇藏身于此的袁绍儿媳甄氏,惊其艳丽,赠白马一匹助她逃返邺城,甄氏亦回赠玉佩以酬解危之谊 。袁绍惭愤成疾,不久急愧而死,其子袁谭、袁尚为争权互相攻击,兄弟阋墙极大地消耗了袁军的残存的力量 。曹操乘机猛攻黎阳,谭、尚大敌当前合兵一处,但还是保守不住城池,逃到了邺城 。袁谭、袁尚势不两立,都想灭了对方而后快 。袁谭兵力不如袁尚,反向曹操求救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终曹操借袁氏内讧完全消灭了袁绍的势力 。
当时曹操的次子曹丕,年方十八,随父从军,城破后当即跃马径直到袁氏府舍 。曹丕提剑下马,径入后堂,只见一个中年妇人,坐在那里独自垂泪,膝下有一个少妇跪着嘤嘤哭泣 。那中年妇人是袁绍的妻子刘氏,少妇是袁绍第二个儿子袁熙的妻子甄氏 。袁熙已带着他的残兵败将匆匆逃往辽西 。甄氏满脸泪水,脂粉模糊,却似梨花带雨,一种娇羞情态,已是欲盖弥彰,动人怜惜 。曹丕不由得动了心,他揽袖近前,替她拂拭泪痕,真是桃腮杏脸,美艳绝伦,有一种说不清的气息 。曹丕即自述姓名,叫她放心 。刘氏一听是曹操的世子,忙令甄氏下拜裣衽 。甄氏含羞施礼,偷觑曹丕面容,一位翩翩少年,英姿潇洒,仪表风流,不由的勾动芳心,含情脉脉地注视着曹丕 。曹丕痴立多时,心思忽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