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的内容 思想道德包括哪些方面

“在学校评先、评优、评优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献血者” 。近日,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某中学发布的一则通知引发热议 。

思想道德的内容 思想道德包括哪些方面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大连普兰店区某中学发布通知号召教师献血截图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通报将教师职称评定与献血挂钩,引起人们对此举是否公平合理的讨论 。据红星新闻报道,涉事中学负责人回应称“发布此消息考虑不周,已收回,完全按照献血的文件要求 。”
据多家媒体报道,2022年12月以来,受疫情、降温和冬季采血淡季叠加影响,多地遭遇献血者少、医疗用血短缺的情况 。对于急需要输血的危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孕妇等群体来说,血库的“告急”状况无疑会带来极大的隐患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号召民众积极献血,可以大大缓解用血“燃眉之急”,有助于延续甚至挽救更多生命 。但简单地将职称评定与献血结合起来,必然会使教师处于“自愿”的境地,其合理性值得商榷 。
教师职称评定有严格的标准,不宜掺杂过多与非教学事务相关的内容 。一般来说,这种评价包括四个标准:思想道德水平、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成绩 。在思想道德标准上,应以是否“忠诚教育、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主要衡量标准 。
如果把“是否献血”单独挑出来作为“优先考虑”的重要参考,会影响这种评价的专业性和稳定性 。对此,部分网友的质疑不无道理:如果献血可以“优先”,那见义勇为捐献骨髓呢?按照这个思路,这个清单看起来很长,在这个过程中,专业评价的价值被大大稀释了 。
而且无偿献血不是“想给什么就给什么”,而是有客观的健康要求 。比如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各种结核病患者都是不能献血的 。如果有些老师平日里兢兢业业,深受学生欢迎,却不能献血升职,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需要注意的是,职称评定与教师的职业认同和收入水平密切相关,也是很多教师看重的行业认可标准 。如果这个标准掺杂了太多无关的内容,其专业指导功能就会模糊 。
要避免上述问题,比较合理的思路是让专业归专业,公益归公益,不要把两者混为一谈 。对于职称评定与献血与否相结合的做法,很多人表示,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的是,这让人们对自愿献血的自主性降低,更多的是无奈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其实学校应该动员老师积极参与献血,采取一些更暖心更人性化的方式 。比如提供补贴,给义务献血的老师留机会 。这样做既体现了对献爱心这一行为的认可,也避免了变相让老师感到被强迫的“压迫感” 。
为了缓解目前的血液短缺,我们不仅应该关注教师,还应该鼓励更多的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中,更新献血知识、普及科学是重要的一步 。尤其是近日各地感染人数增多,“杨后献血是否影响免疫力”、“症状消失后多久能献血”等质疑更为普遍 。
对此,一方面要进行更加科学、接地气的科普,减少人们不必要的担心和顾虑 。要特别重视科普,不仅要给出抽象的结论,还要讲清楚原理和理由,让人们做出科学的判断和理性的选择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现实中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血荒的现状 。在这方面,实事求是地宣传报道,可以让采血车更加看得见、用得着,可以调动更多爱心人士献血的积极性,从而满足更多患者的用血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