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风流的书生:被称作千古一人

毛泽东主席一生都酷爱读书,尤其是历史书 。当毛主席读到宋史中,一位名叫虞允文的书生的事迹时,非常高兴地称赞,并在书里批注到: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在后人整理的毛主席《读<通鉴纪事本末>批语》中,有这一句) 。可以说,他是非常的风流了 。当然,此处的风流,不是风花雪月之辈,而是《沁园春·雪》里面,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风流 。能得到毛主席的强烈称赞,这位虞允文是个怎样的人呢?
一、临危受命,奔赴战场
绍兴和议以后,宋金双方有二十年没有发生战争 。宋高宗和一批投降派大臣对于这个偏安的局面十分满意,在临安修筑起豪华的宫殿府第,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把收复失地的事忘记得一干二净 。在这段时间里,金朝统治集团发生内讧,贵族完颜亮杀死了金熙宗,自立为帝,历史上称为海陵王 。
【史上最风流的书生:被称作千古一人】完颜亮把金朝的京都从上京迁到燕京,一心想发动战争,消灭南宋 。有一次,他做了个梦,梦里他上了天宫,天帝命令他讨伐宋朝 。他跟大臣谈起这个梦,一些凑趣的大臣都说这是个好兆头,向他祝贺 。完颜亮就把发兵南侵的事决定下来了 。完颜亮准备发兵的风声,传到临安 。有些官员要朝廷早作准备,反而被宋高宗斥责是造谣生事 。有一回,金朝派使臣施宜生到临安 。宋高宗叫大臣张焘(音dào)接待 。张焘想从施官生那里探听消息 。施宜生原来是宋朝的官员,也想透露点消息给张焘,但是旁边有金朝的随从官员,不好明说,只好暗示说:“今天北风可刮得厉害啊!”又拿起几案上的笔说:“笔来,笔来!”(“笔”和“毕”同音,“毕来”,就是都来的意思 。
张焘得到施宜生的暗示,连忙把金兵要大举南下的消息告诉宋高宗,但是宋高宗只当耳边风 。公元1161年九月,完颜亮做好一切准备,发动全国六十万兵力,组成三十二个军,全部出动,进攻南宋 。出发之前,完颜亮趾高气扬地跟将领们说:“从前梁王(指兀术)进攻宋朝,费了多少时间,没取得胜利 。我这次出征,多则一百天,少则一个月,一定能扫平南方 。”
完颜亮的大军逼近淮河北岸,防守江北的主帅刘锜(音qí)正在生病,派副帅王权到淮西寿春防守 。王权是个贪生怕死的家伙,听到金兵南下,吓得丧魂落魄,根本没想抵抗 。完颜亮渡过淮河,王权还没见到金兵的人影儿,早已闻风逃奔,一直逃过长江,到采石才停下来 。宋高宗听到王权兵败,才害怕起来 。他把王权撤了职,另派李显忠代替王权的职务,并且派宰相叶义问亲自去视察江淮守军 。叶义问也是个胆小鬼,不敢亲自上前线,另派一个中书舍人(文官名)虞允文,慰劳采石的宋军将士 。
二、力挽狂澜,带兵打仗
虞允文到了采石,王权已经走了,接替他职务的李显忠却还没到 。对岸的金兵正在准备渡江 。宋军没有主将,人心惶惶,秩序混乱 。虞允文到了江边,只见宋军兵士三三两两垂头丧气地坐在路旁,把马鞍和盔甲丢在一边 。
虞允文问他们说:“金人都快要渡江了,你们坐在这里等什么?”
兵士们抬头一看,见是一个文官,没好气地说:“将军们都跑了,我们还打什么仗?”
虞允文看到队伍这样涣散,十分吃惊,觉得等李显忠来已经来不及了,就立刻召集宋军将士,告诉他们说:“我是奉朝廷的命令到这里来劳军的 。你们只要为国家立功,我一定报告朝廷,论功行赏 。”
大伙儿见虞允文出来作主,也打起精神来了 。他们说:“我们吃尽金人的苦,谁不想抵抗 。现在既然有您作主,我们愿意拼命作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