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深爱一生的女人,12岁入宫,21岁竟凄凉死去!

1661年2月5日(阴历正月初七),顺治皇帝突然去世,年仅8岁的皇三子玄烨即位,是为康熙皇帝 。按照清王朝的传统,皇帝年幼,应该由一两位宗室的亲王摄政,但有前车之鉴,孝庄也就不得不大胆革新,不依旧制,而是改由异姓大臣来共同辅政,确立了四辅臣制 。
玄烨早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孝庄考虑到朝政的需要 。当时,辅臣们辅政四载,政局大体安定,但弊端与问题也逐渐暴露,鳌拜专权倾向明显,构成对皇权的潜在威胁 。皇帝亲政,是遏制鳌拜势力进一步发展的良策,但因玄烨过于年幼儿无法实现 。于是,孝庄采取过渡性步骤,让爱孙尽早举行大婚,以此显示他已长大成人,不再是没有发言权的幼童 。
鳌拜的跋扈自然引起了四大首辅之臣的不满,但这一次,孝庄提出要索尼的孙女儿当皇后,双方立即“交换场地”,都站在了鳌拜那一边 。
其实,孝庄早就看出来了,四大首辅看似沆瀣一气,实则各有盘算 。
果然,苏克萨哈提出:“满洲下人,岂有立皇后之礼?”这下彻底把索尼得罪了,他在暗指索尼家族战乱归降的事情 。这可是索尼最大的“心病” 。
孝庄的高明在于,她故意激发这种矛盾,又在大家都反对的情况下,维持原来的决定,她说:“满洲下人怎么了?我还就要立这个满洲下人 。”
于是,她收获了索尼忠心一颗,本来“老狐狸”打算站“干岸儿”,这下彻底站在孝庄的一边,和鳌拜战斗到底 。
1661年2月5日(阴历正月初七),顺治皇帝突然去世,年仅8岁的皇三子玄烨即位,是为康熙皇帝 。按照清王朝的传统,皇帝年幼,应该由一两位宗室的亲王摄政,但有前车之鉴,孝庄也就不得不大胆革新,不依旧制,而是改由异姓大臣来共同辅政,确立了四辅臣制 。
玄烨早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孝庄考虑到朝政的需要 。当时,辅臣们辅政四载,政局大体安定,但弊端与问题也逐渐暴露,鳌拜专权倾向明显,构成对皇权的潜在威胁 。皇帝亲政,是遏制鳌拜势力进一步发展的良策,但因玄烨过于年幼儿无法实现 。于是,孝庄采取过渡性步骤,让爱孙尽早举行大婚,以此显示他已长大成人,不再是没有发言权的幼童 。
1665年,九月,玄烨遵照祖母慈命,与赫舍里氏举行了大婚典礼 。新郎的实际年龄是十一岁又六个月,新娘十一岁又九个月(也说12岁),两人是清代帝后大婚时年龄最轻者 。
也有史料说赫舍里结婚时候12岁,估计是虚岁 。
孝庄太后一直为这个小姑娘担心着,她能,独当一面,管理好后宫吗?她能,跟同样正在青春叛逆期的皇上玩到一块吗?两人会不会打起来?她能,在诡谲多变的宫廷生活中存活下去吗?
赫舍里虽然出身名门,但无半分娇气,睿智坚强,看起来比同龄孩子成熟 。乖巧伶俐的她,成为少年时代的康熙在孤独的宫廷生活中陪伴,他们很快就玩到一起去,天真无邪,两小无猜 。
压力还是很大的,朝廷上鳌拜专权,年幼的康熙却什么都做不了,赫舍里陪着他度过了鳌拜专权的日日夜夜 。
宫廷是一个复杂的地方,在这里生存,需要聪慧的头脑,灵巧的心思,沉稳的做派,灵活的处事,赫舍里都具备了 。
温顺乖巧的赫舍里,在康熙面前展露出小妻子的羞涩,与刚强的康熙相比,她温柔得似水一样 。
一个年幼的女孩子,能够在清宫十分复杂的环境中应付自如,处处得体,很不简单 。玄烨与祖母感情至深,祖母的好恶对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孝庄始终对赫舍里氏印象良好,这对于玄烨与皇后之间建立并加深感情,是一必不可少的促进因素,而皇帝、皇后情投意合,也使孝庄深感欣慰,对孙媳更为满意,喜爱 。看来赫舍里氏年纪虽小,却颇有心计,在人情世故上练达而聪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