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得贵的房彦谦,唐朝良相房玄龄之父

房彦谦出生于公元547年 , 一生先后经历了东魏、北齐、北周和隋四个王朝的更替换代 。房氏原籍清河 。到房彦谦七世祖房湛时期 , 因为做过燕国的太尉椽 , 随着南燕国迁都青州 , 也把家人带到了齐地 。今济南市历城区在南北朝隋唐时期属于齐郡 。从此以后 , 房彦谦一直就把历城当作了自己的故乡 。从十六国到房彦谦时 , 200多年间 , 历城房氏家族几乎一直都为官从政 , 房彦谦曾祖父是齐郡和平原郡的太守 , 祖父则做过南朝宋的太守 , 父亲从州主薄(相当于今天的秘书长)起家 , 也做到了郡守的职务 。
大家族的文化熏陶和动荡的政局变换 , 铸就了他的清正品格和娴熟的从政能力 , 18岁时 , 他就担任了家乡齐郡的主薄 , 并一直在政府任职 , 40岁时被郡守举荐进京 , 做了监察御史 , 职责是“分察百僚 , 巡按郡县 , 纠视刑狱 , 肃整朝仪” 。其职责既像今天的纪律监察干部 , 还兼具司法监督和整治朝廷风气的责任 。官品虽然不高 , 权力却也不小 。后迁为河南长葛县令 , 在全国官员考核中 , 因其清正廉洁 , 被评为“天下第一” , 并因此而晋升郡司马(州郡军事官员“二把手”) 。
离职高升
【因子得贵的房彦谦,唐朝良相房玄龄之父】史书记载 , 当他离职高升之时 , 地方百姓拦路挽留 , 并为其立碑颂德 。隋大业九年(613年) , 随从皇帝到辽东 , 担当了一阵扶余道(今东北地区)监军 。后来 , 因过于耿直 , 得罪了权贵 , 被迁为泾阳县令 , 69岁病逝于任上 。房彦谦为官清廉 , 所得俸禄大多周济了同事亲友 , 以至于史书称其为“家无余财” 。他曾经和其子房玄龄说过:“人皆因禄富 , 我独以官贫 , 所遗子孙 , 在于清白耳 。”他的这种高风亮节得益于他的人生经历 , 虽然他出自名家士族 , 但他幼年时期生父就亡故 , 15岁过继给叔父 , 继母去世时 , 他绝食五日 , 以示孝心 。在家中 , 凡有时鲜果蔬父辈不吃 , 他绝不先尝 , 其孝行名扬乡里 。同时 , 他也十分好学上进 , 7岁时就读过万言书 , 长大后 , 还擅长书法艺术 。可以说 , 中国传统文化给了他以深厚的影响 , 因此 , 他也能够培养出房玄龄这样的一代名相 , 大唐重臣 。
朝廷追赠
公元631年 , 经唐太宗恩准 , 房彦谦的灵柩由其子房玄龄迁葬回历城故里祖坟 , 朝廷追赠其为“徐州都督、临淄县公” , 并特派了官方的鼓乐仪仗队从洛阳护灵到历城 , 灵柩所过州县费用不足部分均由地方政府资助祭奠 , 同时国家还动用了千余士兵为之送葬 , 亲朋友好参加迁葬仪式的有2000多人 。这次迁葬可以说是唐朝初年一件盛事 , 轰动全国 。房彦谦墓在今济南市历城区彩石乡赵山之阳,墓葬现存墓冢、墓碑和部分石兽 , 其墓碑由当时的历史学家李百药撰文 , 书法家欧阳询所书 。该墓1977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百药是24史中《北齐书》的作者 。李百药撰写碑文的时候担任着太子右庶子 , 66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