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个三星堆!四川彭山江口出土文物全国罕见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 。童谣“寻银诀”在彭山已流传了数百年,牵起了无数为寻找张献忠财宝而滋生的“寻银梦” 。宝藏的传说,在彭山江口镇双江村村民中祖祖辈辈口口相传 。十多年来,这个离“张献忠沉银地”最近的村落,不断有文物出水 。买豪车、住商铺,盗宝者一夜暴富的传说,更成了街头巷尾的热门谈资 。
面对“张献忠千船宝藏”的巨大诱惑,村民们逐渐狂热,甚至组建起了盗宝团伙,最多时有一百多人同时在江面摸宝 。2015年起,双江村十多名村民陆续被带走,江口深夜的河面,才逐渐回归平静 。
为了宝藏,村民们究竟干出了哪些疯狂的盗掘行为?跟着我们一起,去还原一段村民发张献忠“露天财”的往事 。
彭山江口,2月的岷江水冰冷刺骨,深夜河风逼人 。60岁的刘进(化名)站在船头,精神抖擞,心情激动 。
刘进穿着一身潜水服,像一个二十岁小伙一样,纵身一跃,跳入岷江 。坚持了30分钟后,他探出水面,手里捏着一个大拇指大小的银锭 。“有搞头!”
10月15日,彭山江口镇双江村,满头白发的刘进站在山头,望着岷江水,一连摇头 。“再也不干了,不是人干的!”今年9月,因为涉嫌盗掘贩卖文物,刘进被彭山区人民法院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刑四年 。
双江村,这个离“张献忠宝藏”传说最近的村落,随着宝物不断出水,十多年来,村民们逐渐狂热,甚至组建起了盗宝团伙 。2015年起,十多名村民陆续被带走,江口深夜的河面,才逐渐回归平静 。
地利
张献忠兵败沉银地就在下江口的双江村
位于岷江边的彭山区江口镇,有着2300多年历史,也是四川首批被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的古镇 。
江口镇是一座扁担形场镇,一条县道穿镇而过,在场镇路段即为江口街,江口有着岷江第一镇之称 。
在当地老姓眼中,江口镇分为上江口和下江口 。上江口即以江口街为主体的石龙村(社区),千百年来上江口的老百姓皆以经商、贩茶为生;而被县道串联在一起的,即为被称为下江口的双江村,千百年来双江村民则以在江口码头做苦力、或打渔为生 。
从彭山城区出发,过岷江一桥即进入双江村 。村子里至今保留着因张献忠沉银而得名的地标——存(沉)银湾 。而据史料记载,370年前的1647年,张献忠被击败沉银的地方,就在府河与岷江交汇的双江口至岷江一桥约1.5公里的江段上,而此江段恰在双江村境内 。
300年前的“江口沉银”究竟是怎样一段传说?据江口镇相关人士介绍,在江口岷江主航道上,大西农民政权的首领张献忠和十万大军,乘千艘载满金银财宝的大小船只,从黄龙溪出发沿府河而下突围 。却不想在岷山航道遭遇清军及南明军、地方武装的联手伏击围剿,船只尽失,千船财宝沉入江口岷江中 。
张献忠此役,给江口当地人留下的,还有一段神秘的童谣:“石龙对石虎,银子万万五” 。当地74岁的村民老何告诉华西都市报采访人员,张献忠沉银的故事,在江口镇口口相传好多年了 。祖辈上打渔的,也有人去江里摸过宝贝,但由于水深浪急,从来没人真正捞到过什么宝贝 。
暗涌
宝藏不断现身河道村民开始半夜“打渔”了
直到距离张献忠遭伏击359年后的2005年,江口镇政府在岷江河道进行工程建设时,出土大量文物,引发村民围观,之后一条挖砂船,又在江中心位置挖到了宝贝,印证了张献忠沉银江口的传说 。
十一年前,村民杨富华在江边捡到几枚银锭,引发了当地大规模的寻宝热潮 。杨富华住在距离江水两公里的山上,2005年4月20日上午,杨富华到河滩捡拾“白火石”(白色鹅卵石)卖 。时值当地搞引水工程,挖掘机对河床进行挖掘,杨富华看见,挖出来的石头里有一块黑乎乎的东西 。“一铲子挖出来一个,第二铲又出来一个,三铲又来一个……”杨富华说,一会功夫他就捡了4个,拿到河边洗干净,结果一看,不得了,都是银锭,其中一个还清晰看得见刻字,“崇祯好多年,饷银五十两,银匠姜国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