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用人得失:爱用赵云为何却长期不用赵云( 三 )


诸葛亮一生唯谨慎 , 同样注定了他不可能成为开拓性的统帅人物 , 也不可能信任和重用类似的人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待魏延的态度 。
仅仅因魏延是降将 , 诸葛亮便斥责其品行 , “食其禄而杀其主 , 是不忠;居其土而献其地 , 是不义” 。按这个标准 , 向刘备献地图的张松当是最大的不仁不义 。若诸葛亮是刘备 , 哪有接纳地图 , 夺取西川的可能?又哪能容黄忠、马超等一干降将?刘备晚年重用富于冒险精神的大将魏延 , 一生参与平定四川 , 夺取汉中 , 七擒孟获 , 北伐中原 。但这一切功绩和忠诚都未改变诸葛亮对他的成见 , 甚至在退兵时错误任用杨仪这样的小人 , 激发内讧 , 杀死魏延 , 导演出蜀国后期最大的冤案和悲剧 。
如果说诸葛亮在用人方面颇有局限 , 那么在培养人才方面则是彻底的失败 。从刘备三顾茅庐出山到命殒五丈原 , 27年时间 , 诸葛亮竟然没有能培养出一个自己的接班人 。终有“蜀中无大将 , 廖化当先锋”一说 。
诸葛亮在人才培养上最大的问题 , 便是不肯放权 。当二十军棍这样的小事都要亲力亲为 , 那些具有才干的将领们的压抑感可想而知 。相比刘备重用黄忠 , 曹操重用张 , 刘备就算再留给诸葛亮几个魏延又如何?历史上和演义中被过度美化的诸葛亮 , 或许更多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品行的守成幕僚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