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惨败后石达开折戟安顺场



石达开受刑图 。成都市档案馆供图


石达开塑像石棉县城 。
“戡乱无穷第一穷,英雄作事总成空”
宽窄巷《石达开宜宾遭遇滑铁卢》
一文,在许多读者中引起兴趣,他们想了解当年石达开这位最能征善战的太平天国悍将在四川的一些活动,尤其他最终如何折戟大渡河并就义于成都的 。请看——
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囯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 。他十六岁便“ 被 访 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他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令敌人提心吊胆 。有关他的民间传说更遍布他生前转战过的大半个中国 。清朝四川总督骆秉章说他“能以狡黠收拾人心,又能以凶威钤制其众”,在“首恶中最狡悍善战” 。
《太平军在四川》一书记载,1856年春,太平天国发生“杨韦之乱”,受天王洪秀全疑忌的翼王石达开率领10万精兵离开南京,南征北战,7年来辗转大半个中国 。1862年秋,石军由湖北利川入四川石柱,6月兵指西南地区 。此时,清军集结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等多处兵力二十余万阻击石军 。
石达开军打了不少胜仗,自己伤亡也不小 。为避清军锋头,他率军经兴文、泸卫等地退回叙永,攻占永宁城,并采取以退为进、分兵合击的战略,在永宁城分兵两路,一支由石率南走川南古蔺县,入贵州仁怀县地,另一支向东直插向仁怀厅等地 。
8月,石达开率部潜入四川古蔺县的桂花场 。在桂花场,他偷得数月清闲,领略了川南的风土人情,游历了彝族奢王的巢穴,又去黄荆原始森林休闲十多天 。数月后,石达开离开桂花场,在贵州仁怀厅整军进入宜宾等地 。
古蔺县志介绍,当年石达开曾在桂花场写下“戡乱无穷第一穷,英雄作事总成空 。久攻上垣旗帜白,百战中原血剑红 。眼见鱼深头盔血,手携降表谢残从 。兴亡必意观天色,一局棋盘半局空”的诗句,抒发他心中的失意 。
如今,桂花乡汉溪村一带,还遗留当年石达开的祭台和石碾子,以及他亲手书写在石壁上用以祈福的巨型“福”字 。另外,石达开口传于部下的翼王剑谱,至今在川南民间流传 。汉溪村小河沟,是千百年来古蔺到泸州通道,也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古往今来客商络绎不绝 。
五千精锐葬身大渡河
1863年初,石达开在宜宾境内和四川总督骆秉章率领的清军,进行了一场空前惨烈的激战,双方投入30万人马,激战20余日,结果石达开因内奸和云南清军偷袭而兵损4万余,元气大伤,这也为他日后折戟大渡河埋下了伏笔 。
王洪峻《论石达开的入蜀》一书记载了“横江大战”之后的一些细节:1863年5月14日,石达开率领他的疲惫之师,先是转入云南,后又一路辗转,曲曲折折,再次入川,来到石棉县安顺场(当时名叫“紫打地”,彝语译音) 。以后这一个月时间,石军活动范围大多在安顺场及其附近的30公里之内 。
没想到,安顺场成了他全军覆灭之地,也是一代英雄的折戟之所 。
大渡河下游,两岸高山,一河怒水,恶浪澎湃,奔若惊雷 。1863年5月21日,石达开选出五千精锐,集结船筏,大举抢渡,胜利在望 。熟料关键时刻,大渡河提前涨水,七十年所不遇,洪峰猝至,船淹筏毁,可怜五千精锐均葬身洪水,无一生还 。
当时,北岸的清军还以为又要跟石达开打一场血战,十分惊慌,没想到太平军的船筏悉数毁于滚滚恶浪,他们在对岸欢呼雀跃,说这是“河神”显灵,要灭了石賊 。
次日,石达开只得转向西抢渡松林小河 。但他们运气实在太差,当时,海拔七千多米的贡嘎山积雪融化,冰凉的雪水奔腾而下,从大渡河倒灌入松林小河 。加上无休止的暴雨,大河小河都无法让他们抢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