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最后究竟有没有被孔明斩杀

关于诸葛亮是否有斩马谡的事情,很多人持有异议,当时马谡战败回到大营之后就被人关押到了牢中然后押解回蜀中进行审判 。关于挥泪斩马谡的桥段最初开始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小说作品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真实的诸葛亮和马谡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在《向朗传》中有关于这段历史的描述,当时丞相长史是向朗,而马谡跟向朗关系好 。向朗知道马谡没有投案自首畏罪潜逃,被牵连免去官职,无所事事十余年,一直到诸葛亮死候他的境遇才有好转 。还有就是马谡死之前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让他照顾好一家老小,而如果是诸葛亮斩的马谡,马谡完全有机会和诸葛亮当面说这一番话,这件事情从侧面反映出马谡是知道自己死前没有机会和诸葛亮见面了,只能用书信托孤,他已经被押解回蜀中,在大军班师回朝之前就会受到审判 。
历史上都知道马谡死了,但是如何处死不知道,从《诸葛亮传》和《王平传》都写出了这段历史 。马谡传中写马谡最后的结局是病死在狱中,所以他不会是死在诸葛亮手下 。
综合以上史料可以得出,马谡虽然犯了大错,但是诸葛亮爱才之心,不会亲自动手,只是把他弄到了牢中,最后马谡死在了那里也不知道是不是会让诸葛亮感到悲伤 。马谡死了之后,诸葛亮把马谡的儿子视如己出,照顾他妻小,尽自己最后的义务来减少内心的愧对 。
三国蜀国将军马谡个人资料简介
马谡,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生于190年,卒于228年,享年39岁 。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今为湖北宜城南),为三国时期蜀汉侍中马良之弟 。马谡共有兄弟五人,并在五人中年龄最小,但五兄弟个个都才气过人,被人们称为“马氏五常” 。


马谡原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进入蜀国,曾相继担任过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之职 。又凭借着他过人的军事天资和谋略深得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器重与喜爱,他们俩人时常一起讨论军事谋略,甚至时常从白天到黑夜,俩人忘乎所以 。
而刘备对马谡的评价与诸葛亮截然不同,在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刘备对马谡如此评价并且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以把重要的任务交托于他,并且要对他多加考察 。而诸葛亮却不这么认为,违背了刘备的话,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不顾众人的反对,将马谡任命为北伐魏国的先锋,予其以大任,但由于马谡违背诸葛亮的作战计划,不听旁人劝谏,一意孤行,导致了这场战争以失败告终 。马谡因此也获罪,被诸葛亮挥泪斩首,年仅39岁 。
虽然马谡为人言语浮夸超过其实,但是他也有一定的才气这是不可置否的,在诸葛亮南征孟获之时,马谡就以其过人之才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将为下”的战略方针,使诸葛亮在南征孟获中大获全胜 。
三国蜀将马谡失街亭的故事
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后,经过两年的准备,开始决定寻找时机进攻魏国 。诸葛亮首先利用声东击西的方法使魏国放松警惕,在魏国毫无准备的时候让他措手不及而大败 。在此之前,蜀国士兵经过严格的训练,士气十分旺盛,而魏国以为蜀国近几年没有什么动静便放松了警惕,同时魏国的魏文帝曹丕病逝不久,诸葛亮乘此机会决定突然袭击魏国 。


虽然刘备在临逝时对诸葛亮有所嘱托,告诉他马谡言语浮夸,说话超过其实际才能,不可委以重任,并且需要对他多加考察 。但是从诸葛亮看来,马谡有过人的才气和抱负,看过不少的兵书,也在战争决策中出过不少的好主意,所以对他十分信任 。所以在北伐时,诸葛亮选择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是决定将马谡作为本次攻打魏国祁山占领街亭的将领,王平作为副将领来协助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