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资质美容院做“线雕”后产生不适,消费者获三倍赔偿

在无资质美容院做“线雕”后产生不适,消费者获三倍赔偿 。
北京的王女士经他人介绍,在一家美容院开展了“线雕”等医美项目,事后出现了疼痛等情况 。后有关部门检查发现,该美容院无相关执业许可,王女士遂将美容院、所谓“医生”及中间人诉至法院 。采访人员从公开的判决书中了解到,近日,北京法院最终判决美容院和所谓“医生”退款六千余元,并给予王女士三倍赔偿三万余元,中间人霍某实为该美容院经营者,也被判承担连带责任 。
医美之风盛行,已形成一个覆盖新媒体的新型产业链,却也引发了诸多纠纷 。为规范新兴行业的健康发展,应将医疗美容服务纠纷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范围,设立经营者构成“欺诈”的标准,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
【在无资质美容院做“线雕”后产生不适,消费者获三倍赔偿】一、医疗美容纠纷应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范围 。
医美服务行业属于新兴行业,但近年来纠纷频发,医疗美容机构未履行告知义务或缺乏相应医疗资质成为矛盾主因 。由于医疗美容的专业性,诊疗机构与消费者之间天然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 。
对于普通消费者,其接受医美服务的直观目的在于提升“颜值”,属于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消费,往往缺乏渠道或意识去甄别美容机构的资质,在现阶段有必要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适用于医疗美容纠纷,给予消费者特别保护 。在无资质美容院做“线雕”后产生不适,消费者获三倍赔偿 。
2021年年底,王女士通过霍某了解到,可以在其开设的美容院进行“线雕”美容项目,霍某自称,自己也曾做过该项目 。于是,在这家机构,王女士随后花费一万多元,由无相关资质的陈某进行操刀,开展了“除皱、泪沟、3D织网提升”等项目 。
做完美容项目后,王女士却发觉自己面部变宽,皮肤也明显凹凸不平,且痛感强烈,并就此事和霍某、陈某沟通 。之后几日,王女士感觉情况并没有好转,向霍某索要陈某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照片,没有成功 。后陈某向王女士退还四千元,但双方并未就此事协商一致 。于是,王女士便拨打了12345,投诉该美容院非法医美 。相关部门检查发现,该美容院没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而擅自执业,对其作出相应的处罚 。
事后,王女士将中间人霍某、陈某及美容院起诉至法院,要求其退还服务费六千余元,并支付三万余元的三倍赔偿金 。在无资质美容院做“线雕”后产生不适,消费者获三倍赔偿 。

在无资质美容院做“线雕”后产生不适,消费者获三倍赔偿

文章插图
一审法院判决美容院和陈某退还王女士的服务费,并支付三倍赔偿金三万余元 。此外,中间人霍某被判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对于一审结果,陈某提出了上诉,称自己从未自称医生,且不存在欺诈行为 。二审法院审理认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陈某明知美容院没有医疗资质,自己没有执业医师资格,却为王女士开展医美项目,属于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构成欺诈 。近日,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一审判决 。
采访人员梳理近年来的多份判例发现,在审理由于医疗美容引发的案件中,法院通常认定,此类医疗美容消费应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制,在判赔时常常支持权益受损害的消费者三倍赔偿的请求 。在无资质美容院做“线雕”后产生不适,消费者获三倍赔偿 。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