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的一生:太史慈怎么死的?( 二 )


不久,太史慈抵达平原,便向刘备游说:“我乃东莱之人,与孔北海无骨肉之亲,亦非乡党之友,只是因为慕名同志而相知,兼有分灾共患之情义 。方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久闻使君向有仁义之名,更能救人急难,因此北海正盼待贵助,更使慈甘冒刀刃之险,突出重围,从万死之中托言于使君,惟望使君存知此事 。”刘备乃敛容答道:“孔北海也知世间有刘备吗!”乃即时派遣精兵三千人随太史慈返都昌 。贼众闻知援兵已至,都忙解围散走 。孔融得济无事,更加重视太史慈,说道:“你真是我的少友啊 。”事情过后,太史慈还启其母,其母也说:“我很庆幸你得以报答孔北海啊!”
兴平二年(195年),扬州刺史刘繇与太史慈同郡,自太史慈离开辽东回来后,未与之相见,于是太史慈亦渡江到曲阿相视刘繇,未去而孙策已攻至东阿 。有人劝刘繇可以任用太史慈为大将,以拒孙策,刘繇却说:“我若用子义,许子将必会笑我不识用人 。”因此只令太史慈侦视军情 。及至神亭,太史慈独与一骑小卒同遇上孙策 。当时孙策共有十三从骑,皆是黄盖、韩当、宋谦等勇猛之士 。太史慈毫不畏惧上前相斗,正与孙策对战 。孙策刺倒太史慈的座下马,更揽得太史慈系于颈后的手戟,而太史慈亦抢得孙策的头盔 。直至两家军队并至神亭,二人才罢战解散 。
其后太史慈守护刘繇败奔豫章,遁走于芜湖,逃入山中,而称丹杨太守 。同时,孙策已经平定宣城以东一带,惟泾县以西有六县尚未平服 。太史慈即进驻泾县,屯兵立府,为山越所附 。后孙策亲自攻讨泾县,终于囚执太史慈 。孙策见慈,即为其解缚,握著其手说:“尚记得神亭一战吗?如果卿当时将我生获,你会怎样处置我?”太史慈说:“不可知也 。”孙策大笑,说道:“今后之路,我当与卿共闯 。”即拜太史慈为门下督,还吴后授以兵权,拜折冲中郎将 。后来刘繇丧于豫章,其部下士众万馀人无人可附,孙策便命太史慈前往安抚兵众 。左右皆说:“太史慈必北去而不还了 。”孙策却深具信心地说:“子义他舍弃了我,还可以投奔谁呢?”更替其饯行送别至昌门,临行把著太史慈的手腕问:“何时能够回来?”太史慈答道:“不过六十日 。”果然如期而返 。
关于太史慈降孙策一节,《吴历》有另一段文字记载:“太史慈于神亭战败,为孙策所执 。孙策素闻其名,即时解缚请见,询问进取之术 。太史慈答:“破军之将,不足与论事 。”孙策说:“昔日韩信能定计于广武,今策亦能向仁者询求解惑之法,你又怎堋要推辞呢?”太史慈便道:“扬州军近日新破,士卒皆离心分散,难复再合聚;慈愿出去宣示恩惠,以安其心并集其众,但只恐不合尊意而已 。”孙策竟跪而答道:“这实是策本心所望 。明日中,希望君能及时来还 。”诸将皆十分怀疑太史慈,独孙策坚说:“太史子义是青州名士,向以信义为先,他终不会欺骗我 。”明日,孙策大请诸将,预先设下酒食,将一根竹竿矗立在营中视察日影 。至日中,太史慈果然依约而回,孙策大喜,常与慈参论军事 。虽然裴世期认为太史慈并非于神亭为孙策所擒,因而怀疑《吴历》中所记实为谬误,然而取其文字,叙述孙策知人、子义守信,未为不美 。
《江表传》又记载:孙策问太史慈道:“闻知卿昔日为郡太守劫州章,赴助于孔文举(融),请援于刘玄德(备),都是有烈义的行为,真是天下间的智士,但所托却未得其人 。射钩斩袪,古人不嫌(管仲原是齐公子纠的属下,曾引弓射中公子小白〈齐桓公〉的钩带,然而小白日后仍以管仲为相;晋公子重耳〈晋文公〉曾出走奔翟,晋献公遣寺人披追之,更斩下重耳的衣袖,然而重耳仍能容赦寺人披) 。孤是卿的知己,卿千万别忧虑会不如意啊 。”又说:“龙要高飞腾空,必先阶其尺木 。(“龙适与雷电俱在树木之侧,雷电去,龙随而上,故谓从树木之中升天也 。”《论衡校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