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大名将,赵国的廉颇、李牧都被秦国的反间计所害!( 二 )


长平之战九年后,击退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并因此受任为相,封信平君 。至赵悼襄王时,由于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与楚国 。奔魏时居于大梁,而后老死于楚地,葬于寿春 。
三、王翦: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 。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 。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 。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死,子安国君继位 。不到一年的时间,安国君死,子异人继位,史称庄襄王 。三年后,庄襄王死,儿子嬴政继位,是为秦始皇 。秦王政继位后不久,因一件关系到秦帝国命运的事件发生,王翦的命运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此后,王翦便成为秦王嬴政一生的心腹大将而受宠不衰 。
作为一代名将的王翦,在秦王嬴政统一全国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由于他文武兼备、刚柔相济,在战争中,善于捕捉战机,时机不到,静如处子,时机到时又能动若脱兔,知已知彼,稳操胜券 。同时,又能机智地处理自己与秦王嬴政的关系,才能求田主赏赐,功高不震主,最后避免了受谗被杀的悲剧,安然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寿终正寝!
四、李牧
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他的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1] ,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 。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 。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 。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 。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尤其是赵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 。
公元前229年,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再加北部代地地震,大面积饥荒,国力已相当衰弱 。秦王嬴政乘机派大将王翦亲自率主力直下井陉(今河北井陉县),杨端和率河内兵卒,共领兵几十万进围赵都邯郸 。赵王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司马尚为副将,倾全军抵抗入侵秦军 。
王翦知道李牧不除,秦军在战场上不能速胜,遂禀告秦王,再行反间故计,派奸细入赵国都城邯郸,用重金收买了那个诬陷过廉颇的赵王迁近臣郭开,让郭开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李牧、司马尚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 。昏聩的赵王迁一听到这些谣言,不加调查证实,立即委派宗室赵葱和齐人投奔过来的颜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马尚 。一直信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重视独立行事权的李牧接到这道命令,为社稷和军民计而不从,赵王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斩杀了他 。李牧死后三个月,赵国就在王翦的攻打下灭国,因此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 。
廉颇和李牧都被秦国的反间计所害
秦国在统一天下的道路上,使用了诸多计谋,例如,美人计、远交近攻、反间计等 。其中秦国最出名的就是远交近攻这一政策 。但是秦国使用的最好的计策却是反间计,秦国使用反间计,消除了诸多阻碍全国统一的障碍 。
公元前261年,秦赵之间爆发了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初期,赵国主将是老将廉颇 。廉颇坚持守城不出,竖野壁清的政策,与秦军坚持对抗了三年 。三年之间,秦国未将战线往前推移,面对赵国主将廉颇秦国只好采用反间计,秦国派人在赵国境内散播谣言,说廉颇意欲投降,背叛赵国 。而秦国最怕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若赵括出任大将,秦国必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