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瑞名字的由来,和 哈工大 有血缘关系的学校

和 哈工大 有血缘关系的学校

南瑞名字的由来,和 哈工大 有血缘关系的学校

文章插图
2.1 哈尔滨工业大学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学院(现在的燕山大学)
195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根据当时“教育为无产阶级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决定将重型机械系及相关专业成建制迁往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旁,成立哈尔滨工业大学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学院;同时抽调电机系电机、电气、电测仪表等专业的部分师生在湖北宜昌设立分校,目的是服务未来三峡工程的建设 。学校还抽调土木系师生组建了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后来宜昌分校和哈建大先后复归哈工大) 。后来由于国家部委调整,哈尔滨工业大学划归航天工业部管辖,而其下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学院则留在了机械工业部 。1960年10月,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学院正式更名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以下简称东重),开始走上了独立办学的道路 。
2.2 北京电力学院(现华北电力大学)
1961年,根据高等教育部通知,哈尔滨工业大学第六系电机系的发电厂电力网及其电力系统、高电压技术、动力经济与企业组织三个专业整体并入北京电力学院 。哈工大当年没有搬迁电机与电器 。其他相关的电力专业被一锅端到了北京电力学院,连人(研究生)带书带设备,用解放牌大卡车运到北京电力学院运了好一个多星期才运完 。没有搬迁电机与电器留在了哈工大,现在为国家重点学科,特色为军用电器,该学科有工程院院士2人,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哈工大的电力学科实力现在也很强劲 。
2.3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南瑞名字的由来,和 哈工大 有血缘关系的学校】后来,因为电厂化学实验被怀疑污染了清河的水质,高压实验被怀疑影响了北京的无线电信号,这两个专业又被搬迁到武汉水利学院,有了这两个涉电专业,武汉水利学院更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后又更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高压的谢广润从北京电力学院去了武汉水利学院,但和杨以涵保持了几十年的友谊). 杨以涵在哈工大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发电专业,后来因为“六四”没有评上院士,他也是现在华北电力大学资格很老的教授,和杨奇逊院士并称华电的“二杨” 。杨奇逊院士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是中国微机继保的创始人,南瑞集团沈国荣院士(华北电力学院毕业)是他的学生 。
接着说与哈工大有关系的专业动力经济,该学科1954年创建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61年迁入北京电力学院(华北电力大学前身),1983年合并成立了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恢复了动经专业,1993年组建了北京动力经济学院,是国内最早建立的管理学科之一 。1977年挂靠电力系统自动化硕士点招收动力经济专业研究生 。学科建立之初就面向电力经济,主要研究电力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与电力规划等 。1987年获硕士授权,1998年获博士授权,2001年获准建立项目博士后工作站 。该专业的李正、盛绪美等教授是电力行业技术经济领域中公认的权威专家,他们主持制定的电力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条例、电力系统可靠性指标体系、电力弹性系数及电力规划的有关规程等,被我国电力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
关于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由来,该学校原来也是由华北电力学院人组建的,1983年8月13日,经教育部批准,“同意在水利电力部干部进修学院的基础上筹建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 。10月18日,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正式宣布成立 。该院是在水利电力干部进修学院的基础上,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北京水利水电学校、水电部电科院动能经济研究所,并抽调华北电力学院部分人员合并组建 。建院初期,筹建处设在西单文华胡同21号,教学和学生住所暂借北京电力建设公司(原北京水利水电学校校舍)部分房舍使用 。1985年8月搬迁到东郊定福庄新校舍办学,其实这里还有个原因,那就是华北电力学院的部分教师很想从保定回搬北京,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未果,于是水电部决定抽调华北电力学院部分师资组建了这个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