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掌大权的太上皇鳌拜势力有多强大?

康熙皇帝8岁即位后 , 因其年幼 , 有四大辅臣代其执政 。
这四大辅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 。其中 , 索尼老谋深算 , 又加上年老体弱 , 所以采取明哲保身的策略 ,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遏必隆性格懦弱 , 能力也不出众 , 是一根毫无原则的随风草 , 哪边风大就倒向哪边 。于是 , 这四大辅臣最终就演变成了苏克萨哈和鳌拜之间的争斗 。
结果 , 索尼去世后 , 蛮横的鳌拜干掉了苏克萨哈 , 成为独掌大权的“太上皇” 。


鳌拜任性的资本在这!!!
皮岛之战
鳌拜 , 生年不详 , 出身将门 , 精通骑射 , 从其青年时代起就效力军中 , 屡立大功 。他曾跟随清太宗皇太极攻察哈尔部、征朝鲜 , 均有战绩 。
天启年间 , 辽东失陷于后金之后 , 明将毛文龙率军退守皮岛(今朝鲜椵岛) , 与关外宁锦一线的明军遥相呼应、互为犄角 , 骚扰和牵制后金的兵力 , 使后金腹背受敌 。后金一直将皮岛视为心腹大患 , 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 , 都日夜筹划 , 企图拔掉这颗钉子 。
崇德二年(1637) , 皇太极命贝子硕讬与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诸将往攻皮岛 。由于硕讬久攻不下 , 皇太极又命英郡王阿济格接手 , 鳌拜从征军中 。阿济格与众将反复商议后 , 制定了兵分两路、声东击西的进攻方案:一路从海上以巨舰摆出正面进攻的态势 , 故意吸引守岛明军的注意力;另一路则以轻舟精锐 , 快速推进 , 直插该岛西北角之要害阵地 。后一路是这次进攻的关键所在 , 鳌拜主动请缨 , 并与准塔一同向阿济格立下军令状:“我等若不得此岛 , 必不来见王 。誓必克岛而回 。”
鳌拜与准塔遂率部渡海发动进攻 , 不料明军早已严阵以待 , 一时炮矢齐发 , 清军进攻受挫 , 形势紧急 。鳌拜奋勇冲杀 , 冲向明军阵地 , 冒着炮火与敌人展开近身肉搏 。清军遂一举跟进 , 登上皮岛 , 举火引导主力来攻 。皮岛攻克 。


捷报传到盛京 , 皇太极大喜过望 , 亲自撰文祭告努尔哈赤 , 以慰其父在天之灵 。皇太极认为皮岛虽是区区一岛 , 但攻克之意义远在占领重城要地之上 , 所以下令对诸将士从优奖励 。鳌拜以首功晋爵三等男 , 赐号“巴图鲁”(勇士) 。
松锦会战
锦州是明朝在辽西地区的军事重镇 , 当时辽东已经失陷 , 锦州的地位更加突出 。锦州城之南为松山城 , 锦州西南为杏山城 , 杏山西南是塔山城 , 锦州西200里为另一重镇宁远 。这些要塞重镇构成了明朝在关外的军事防御体系 。而清军要想入主中原 , 必须先取宁、锦等城 。明、清双方争夺锦州的战争于是不可避免 。
崇德六年(1641) , 鳌拜从郑亲王济尔哈朗进围锦州 。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13万大军来援 , 于八月初进至松山 , 与锦州守军祖大寿部遥相呼应 , 大放火器 , 猛攻清军 。在明军猛烈炮火的攻势下 , 济尔哈朗指挥的清军右翼失利 。武英郡王阿济格派遣精锐护军前来增援 。


其时鳌拜率领镶黄旗护卫军纛 , 路遇明军骑兵 , 于是迎头而上 , 击败对方 。鳌拜这时又不待军令 , 果断决定乘胜追击 , 打到明军步兵阵地之前 , 遂令部下将士下马步战 , 再败明军 。鳌拜冲锋陷阵 , 五战皆捷 , 因功晋爵一等梅勒章京 。八月 , 皇太极亲率大军西援锦州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