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和红薯的引进为何没拯救大明王朝

玉米、红薯(番薯)、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原产于美洲 , 具有耐旱、耐贫瘠、产量高等特点 , 被称为“美洲高产作物” 。在近些年流行的许多穿越小说里 , 有志之士携带现代知识穿越到大明甚至大宋之后 。
第一件事就是设法获取这些高产作物 , 增加人口;然后就是设法修高炉炼钢 。一个粮食 , 一个钢铁 , 这两样东西成为穿越小说中让一个朝代称王称霸的根本 。


在一些明代题材的穿越小说里 , 崇祯年间天下大旱灾 , 也是靠推广玉米和红薯解决了人们的粮食问题 , 消弭了农民起义 , 给“我大明”又续了一口气 。
但是 , 玉米和红薯在晚明真的会有这么神奇的续命功效吗?
实际上根据方志记载 , 明朝万历、天启年间 , 陕西、河南、南直、山东、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各布政使司已经普遍种植玉米和红薯 。
而生活在隆庆年间的徐渭更是咏过马铃薯“似芋而此差松甘” 。由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地图集》下册收录了红薯在各省推广种植的时间 。


云南1576年 , 广东1580年 , 福建1593年 , 浙江、江苏1608年 , 四川1733年 , 广西、江西1736年 , 湖北1740年 , 山东1742年 , 河南1743年 , 湖南、陕西1746年 , 河北1748年 , 贵州1752年 , 山西1758年 。
【玉米和红薯的引进为何没拯救大明王朝】《中国史稿地图集》还收录了玉米在中国推广种植的时间:广西1531年 , 河南1543年 , 江苏1559年 , 甘肃1560年 , 云南1563年 , 浙江1573年 , 福建1577年 , 广东1579年 。
山东1590年 , 陕西1597年 , 河北1622年 , 山西1672年 , 江西1673年 , 湖北1669年 , 辽东1682年 , 湖南1684年 , 四川1686年 , 安徽1735年 , 新疆1846年 。
在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成书的《巩县志》中 , 称其为“玉麦” , 嘉靖三十九年《平凉府志》则称其为“番麦” 。最早称呼其为“玉米”的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


在明朝万历年间的小说《金瓶梅》里面 , 提到过“玉米面鹅油蒸饼”的做法:将玉米面与小麦面掺匀 , 打好池子 , 浇入烧化的鹅油 , 再开水烫 , 边烫边搅 , 略冷用手搓揉成块待用 。
把搓揉好的面块分成五大块 , 每块揉好擀薄 , 抹上鹅油 , 撒上盐、花椒面 , 卷出条按薄 , 逐块如法待用 。将搓好的椒盐坯料 , 放笼中蒸二十分钟 , 出笼待凉后 , 剁成二指宽条 , 摆盘上桌 。
《金瓶梅》当中出现了如此讲究的做法 , 可见当时玉米的各种食用方法也已经为北方人所熟知 。
由此可见 , 玉米和红薯在明朝中叶以后便已传入中国 。明朝晚期 , 许多有识之士大力推广种植这两种高产作物 , 比如徐光启就为推广红薯种植而总结了“甘薯十三胜”进行宣传:“一亩收数十石 , 一也 。


色白味甘 , 于诸土种中 , 特为敻绝 , 二也;益人与薯蓣同功 , 三也;遍地传生 , 剪茎作种 , 今岁一茎 , 次年便可种数百亩 , 四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