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都是黑社歌曲 东北人都是黑社会 东北人为什么怕河南人

东北曾经是中国的工业中心,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东北的工业建设如火如荼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几十年后的东北已经不复当年的荣光 。经济不断衰颓,人口大量流失,政府虽然想要复兴东北,但是,却回天乏术 。在今天,几乎没有资本愿意出关,曾经光荣的老工业区已经变得无人问津 。
同时,由于经济的衰退,东北产生了大量的下岗工人 。他们无处可去,最终只能沉淀到社会底层,成为了被人唾弃也被人害怕的“黑社会” 。
其实,东北人之所以在很多人眼中与黑社会挂钩,也有地区偏见的缘故 。
在清朝前期,辽东几乎很少有汉人,关外还是满人为主 。但是,随着清朝末世的到来,关内的老百姓已经越来越活不下去了,为了生计,他们只能闯关东 。关,指山海关 。山海关城门,一关之隔,界定着关外和中原大地 。却从清朝到民国数百年间,背井离乡的山东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 。所说的关东,具体指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 。因东三省位于山海关以东,故得名 。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河北山东等地的农民进入了东北,他们后来在那里定居,成为了现代东北人的先辈 。并且,当时闯关东的人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可以算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 。
关内的农民中,敢于闯关东的人中很多都是有胆识的汉子,毕竟前往东北是一条未知之路 。谁也不能保证到了东北就一定会有出路,所以,当时闯关东的人也都是怀着破釜沉舟的心态去的 。由于先辈中不乏好爽之辈,所以,后来的东北人继承了他们的特性,成为了豪爽、干脆、彪悍的代名词 。
可以从移出地看:一面是天灾,旱、水、雹、虫、疫并发 。一面是人祸,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太平天国、捻军、黑旗军、义和团等都曾横扫华北诸省 。之后,直皖战争、两次直奉战争、新旧军阀的混战年年不断,战祸波及华北各省 。兵灾匪祸频繁,日益加重田租、税负、差徭和额外摊派 。
所以,越来越多的破产农民和灾民、难民不得不到东北去逃荒、避难 。
当然,除了先辈的遗传以外,东北人的个性也与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去过东北的人应该都知道,东北的地形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平坦的 。尤其是松嫩平原更是一马平川,在这样开阔的地方生活,久而久之人们也就受到了环境的影响 。所谓居养气,便是这个道理 。性格特点使得东北人干脆豪爽,但同时,也成为了他们被误会的主要原因 。
东北人的脾气一般比较冲,而且,由于闯关东的都是些劳苦大众,所以,他们远不如南方人温柔敦厚 。而且,早期东北的社会环境也并不适合温柔的人生活,很多蒙古的大汉对于汉人非常鄙夷,他们经常会找理由欺负人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东北人必须学会自强,必须同样彪悍才行 。
东北在建国以后又一次迎来了移民潮,因为,国家要建设工业 。但是,南方在当时的环境下又不太合适,所以,只能选择靠近老大哥苏联的东北作为工业基地,毕竟,离得近人家也好进行援助 。当时很多技术骨干都从各地搬到了东北,他们大多数都是拖家带口 。这也就造成了东北人数的增长 。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南方的市场变得活跃起来,人们发现南方更加适合做生意 。所以,大量的资本不愿意到东北,工厂也就慢慢没落了 。
大下岗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大部分人的铁饭碗被砸了 。东北三省出现了大量的移民,他们不愿意被困死在东北 。于是,他们又便往发达地区移民,然而,这些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普通居民是没有办法移民的 。而经济情况又不好,他们又找不到工作,于是只好“混社会”了 。街头流氓和小混混们在当时非常多,甚至,很多红灯区的从业者便是东北人 。
【东北人都是黑社歌曲 东北人都是黑社会 东北人为什么怕河南人】为了挣到更多的钱,东北人也不得不外出打工 。因为教育水平没有跟上,他们从事的行业往往都是边缘化的行业 。这也就是的外地人对东北的误会更加加深,他们对于东北的歧视也就变得严重起来 。另外,东北人比较喜欢在脖子上套个金链子,平时还喜欢带个墨镜 。
因为,这幅形象看起来比较不好欺负,能够有效地缓解被歧视的现状 。然而,这种靠装狠来保护自己的方法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慢慢的人们就会对这种行为产生反感 。并且,将整个东北人都贴上“流氓”、“黑社会”的标签 。久而久之,人们会将这种标签变成定式,东北人也就被迫成为了黑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