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和武则天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怎样的

严格来说,武则天最初应该是唐高宗李治的庶母 。贞观十一年,十四岁的豆蔻少女被唐太宗召选入宫,封为五品才人,伴驾唐太宗左右 。当时的李治不过是十岁的青葱少年 。在长达十二年的岁月里,李治每每出入太宗书房,总忍不住多看父亲身边这位美艳的伴读秘书几眼,一来二去,两个年龄相仿的年轻人自然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


若说李治对武则天最初的情感只是懵懂少年对美丽异性的好感的话,那么成年登基为帝后,李治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将武氏从感业寺内接回宫,则更大层面上是由于身处王皇后与萧淑妃权力斗争的漩涡中,令高宗感到情感上失落,而武则天的温柔多情在此时起到了一种填补内心空虚的作用 。
李治对武则天的爱,更大程度上带有一种对母性光环的依恋,以及对政治伙伴的倚重,这种情感相较他过去对萧淑妃那种单纯的自上而下的恩宠有本质的不同 。
虽然后来高宗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不光是因为他对她的感情,更主要是为了从长期专权的舅舅长孙无忌手中夺回朝政大权,然而他毕竟给了她天下女子最尊崇的荣耀和冠冕,更何况他后期许她参与朝政,把军政大权交于她分担,并赐“二圣”尊荣,这都为武则天一步步登上帝王的权力巅峰创造了条件 。须知对于一个君临天下的皇帝而言,肯将自己最重要的王权交予心爱的女人分享,难道还不足以说明他对她的信任与爱重吗?
唐高宗李治书法作品赏析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亦为长孙皇后嫡出的皇子 。唐太宗生前连续经历皇子谋逆后,心灰意冷,遂立宅心仁厚的李治为太子,即后来的唐高宗 。或许现在很少有人知道,唐高宗乃是一位酷爱诗词和书法的风雅天子,尤其喜爱书法,在他三十四年的帝王生涯中,书法大概是他最大的爱好 。


唐高宗李治年轻时庸懦无能,缺少杀伐决断的勇气,所以在朝政大事上难有建树,致使长孙无忌等大臣把持朝政,倚老卖老,长期弄权,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武则天成为皇后,辅佐高宗执政才得以杜绝 。
李治虽然在治国才能上有所欠缺,然而其得益于太宗皇帝的亲自教导,自幼饱读诗书,文采斐然,在书法和文学上造诣颇高,是当时公认的才子 。
据史书记载,唐高宗李治尤擅工行,行笔婉妙,自有其独到之处,此外,他对草书、隶书、楷书、飞白书等各种笔法也是应用自如,丝毫不逊名家 。观后世流传的唐高宗手笔不难发现,他的书法苍劲豪迈,字迹圆润俊华,视觉效果十分美观,比之其父太宗皇帝之手书,也不遑多让,因而世人评价颇高 。唐高宗流传于世的书法佳作不胜枚举,其中《大唐纪功颂》、《万年宫铭》、《六尚书帖》、《九乾门帖》、《前事帖》、《欲僻洛城帖》等精彩的书法作品,均可称之为帝王代表之作 。
揭秘李治为什么喜欢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后宫佳丽众多,然而他却偏偏对先帝的才人,年长自己四岁的武则天情有独钟,这是什么原因呢?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猜测是因为李治童年由唐太宗亲自抚养,所身处的是慈父严母的生活环境 。唐太宗是雄霸天下的千古明君,自然也会对自己的儿子高标准严要求,因而深感父爱缺失的李治势必要在母亲长孙皇后身上寻求更多的母爱,以弥补自己内心的缺憾 。
长孙皇后去世后,李治就将这种恋母情结转移到太宗身边最亲近的宫人武媚身上,因而高宗对武则天的感情并不仅仅是单纯的男女之情,民间广为流传的高宗爱慕武则天美貌,而不惜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立自己父亲的女人为后的说法,实际上是有失偏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