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贾似道真的是因为斗蟋蟀而亡国的吗?

古代人没有电脑,没有电视,没有iPad,没有游戏,去哪哪不方便,所以娱乐起来就比较不容易;而且,一般都是要花大价钱的,因为往往需要定制——比如戏班子之类的 。幸而,也能找到一些惠而不费的游戏,比如说斗虫 。
人人都知,贾似道是南宋时有名的奸臣 。此人是宋理宗、宋度宗两朝重臣,除了金石书画与美人这些每个奸臣都会有的爱好之外,还有最特别的一个爱好,那就是斗蟋蟀 。他一边权倾朝野,一边又把大小朝政委任于他的馆客,自己则每日与群妾斗蟋蟀 。他对蟋蟀痴迷到什么程度呢?专门写了一本《促织经》这样的专业书 。
《促织经》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蟋蟀的专著 。里面分为论赋、论形、论色、论胜、论养、论斗、论病诸章,系统描写了蟋蟀的种类、形态、斗法、养法,大多为实践经验的总结.也不乏虚妄之语 。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促织经》,是由明代周履靖续编的,搞不清楚哪些来自贾似道了 。
其中,写怎么找到好蟋蟀这一段很实在:“若夫白露渐旺,寒露渐绝,出于草土者,其身则软;生于砖石者 。其体则刚;生于浅草,瘠土、砖石、深坑、向阳之地者,其性必劣 。大抵物之可取者,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黄 。赤小黑大,可当乎对敌之勇;而黄大白小,难免夫侵凌之亏 。……”
这一段很浅白,想必不用翻译了,真不知道贾宰相扒着石缝、抠着泥垢,找过多少只蟋蟀 。他把这种小东西玩到出神入化了 。
不过,倘若说贾似道是“玩物丧志”,又不准确 。他即便不玩蟋蟀,也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忠臣 。人品败坏,整个国家进入末世乱相,可不能归罪于一只小虫 。
在宋代,上到官宦豪门,下至平民百姓,对斗蟋蟀无不好之,以至于民俗生活中的重要一景 。这种从《诗经》时代就延续下来的爱好,到唐代已在宫中广为流行了 。人类就是利用了蟋蟀好斗的天性,充分地调戏它们,来娱乐自己 。再举一个例子吧 。济颠和尚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玩蟋蟀的专家 。济颠是谁?就是我们熟知的济公,南宋和尚 。他把最心爱的一只能征善战的蟋蟀命名为王彦章,即五代时善使铁枪天下无敌的猛将、人称“王铁枪”者 。奈何这只“王彦章”不是死在对敌的战场上,而是死于一场霜降 。济公十分伤心,把“王彦章”火化,撒骨,还分别作了一篇《把火文》和一篇《撒骨文》 。其情之哀伤,简直透着人家宝玉的《芙蓉女儿诔》的情态 。
斗虫,有很多种斗法,斗蟋蟀显然是最广为人知的 。不过,如果谈“斗蟋蟀”如何时髦如何风行,那就有点嫌无趣了 。这么说吧,在当代的各种收集癖里,毫无疑问,集邮是非常普遍又流传时间甚久的;但只谈集邮,你有没有觉得不够高端大气上档次?
其实,除了这种大众化又没有什么神秘感的斗蟋蟀之外,古人还是有不少可玩的小东西的 。比如,捕蝉,斗蚂蚁,钓骆驼(一种昆虫的别称),大体言之,都跟今天的小儿玩耍差不多 。不过,在查阅资料的时候,我倒看到了几则诡异的玩法 。
一种是斗蜘蛛 。古代有一种蜘蛛名叫“蝇虎子”,不结网,常在壁间捕食蝇等小虫,非常凶猛 。唐代段成式的笔记小说《酋阳杂录》卷五“诡习”里记录称,于頔任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时,有山人王固曾对判官曾叔政展示一自称“自古无者”的技巧,竟是训练这种蜘蛛进行表演 。他从怀中掏出一节竹子和一面小鼓,“规才运寸 。良久,去竹之塞,折枝连击鼓子,筒有蝇虎子数十,分行而出,分为二队,如对阵势 。每击鼓,或三或五,随鼓音变阵,天衡地轴,鱼丽鹤列,无不备也 。进退离附,人所不及,凡变阵数十,复作队入筒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