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相吕蒙正敢于逆龙鳞的故事

为人臣,最怕的莫过于逆“龙鳞”,因为让皇帝老子不高兴,危险的可不仅仅是乌纱帽的问题,恐怕戴乌纱帽的脑袋都会搬家,所以历史上诤臣极为稀少,北宋的吕蒙正却是这极少数人中的一个 。
吕蒙正
有一年的正月十五,宋太宗为了显示在他的治理下歌舞升平,不仅邀大臣们赏灯,还大摆酒宴,与民同乐 。酒兴正浓的时候,心情不错的宋太宗举杯说:“正当五代之际,天下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天上彗星划过,看者无不心惊肉跳,以为天下再无太平之日 。朕自当政之后,日理万机,从不敢懈怠,常想天下百姓,以至才有今日之昌盛景象 。由此来看,无论是大乱还是大治,无不是人之所为,并非是什么天意啊!”
皇帝说出这样的话,底下的臣子们自然心领神会,于是赞美之声不绝于耳,直把太宗哄得飘飘然如坠云里雾中 。正在得意忘形之际,宰相吕蒙正站了起来,面带忧色地说:“皇上在此设宴,放眼望去满城灯火辉煌,确实是一片繁荣的景象 。臣不久前曾到城外,离城仅数里就看到有许多人面露饥色,甚至还看到一些因饥饿而死的人 。由此可见天下并不都像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这样啊 。愿陛下不但看到眼前的繁荣,而且也能看到远处正挨饿受冻的百姓,这才是天下苍生的幸事啊!”
此言一出,大厅内瞬时一片寂静,群臣们吓得大气都不敢出,纷纷偷眼瞧着太宗的脸色,胆子小点儿的,汗都顺着脖子流了下来 。
宋太宗极为尴尬,半晌没说出话来,过了好久,才自己找台阶说:“我得蒙正如唐太宗之得魏徵啊!”接下来的酒,怎么也喝不出滋味来了,一场欢乐的酒宴匆匆散了 。
可以想象,不知逢迎的吕蒙正官也当得太顺当不了,不止一次地被摘下宰相的官帽,可等他再次出任宰相时,居然一点教训都不汲取,敢于违背皇帝旨意的劲头越来越足 。
有一次,太宗让吕蒙正选一个人出使辽国,吕蒙正呈上一陈姓官员,太宗素来看不上他,没有同意 。第二天,吕蒙正又递上奏折,太宗展开一看,还是那个人,不禁一皱眉头,让他再选 。第三天,当太宗又过问此事时,吕蒙正呈上的仍然是那个人 。这次太宗可受不了了,气得直接把奏折扔到了地上,愤愤地说:“你为什么如此固执呢!”皇帝生了气,吕蒙正依然淡定如初,弯腰捡起奏折,平静地说:“哪里是臣固执呢?明明是陛下对这个人有偏见吗 。出使辽国,只有这个人最称职,其余的人都不如他,臣不敢为了讨好陛下而误了国家大事 。”太宗气冲冲走下朝堂,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说:“罢罢罢,吕蒙正的气量,我不如也,就依你的吧!”后来陈姓大臣出使辽国,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
【北宋名相吕蒙正敢于逆龙鳞的故事】吕蒙正有敢于顶撞皇上的胆量,皇帝虽然生气,但还是舍不得弃之不用,这是因为吕蒙正不仅学问好,修养高,气量更是非一般人能比 。
公元988年,有人向宋太宗打小报告,告发刚刚出任宰相不久的吕蒙正挟私报复 。原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知州张绅被举报贪赃枉法,吕蒙正派人查证后,将他免了职 。告发者说:“张绅家境富裕,不会贪污 。这肯定是吕蒙正挟私报复张绅,因为吕蒙正贫寒之时曾向张绅借钱,张绅没借给他,他便怀恨在心,现在借宰相的权力,有意加害张绅,以泄当年之恨 。”宋太宗听着觉得有些道理,张绅家不缺钱啊,干吗要冒险再去贪钱呢?于是就恢复了张绅的官职 。
虽然没有责备,但这事却比扇一记耳光还让人下不来台啊,可吕蒙正没有一句辩解之言,坦然得若无其事 。
吕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