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历史骗了!关羽的兵器到底是不是青龙偃月刀?

青龙偃月刀是整个三国故事中最为著名的兵器,它几乎与关羽融为一体,人们几乎理所当然地认为关羽应当使用这把刀,关于它的传说大家耳熟能详:温酒斩华雄、斩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 。即便到今天,这种造型的刀仍被称作“关刀”或“关王刀” 。可见其在百姓心目中的尊崇地位 。
但历史上,关羽使用的并非是青龙偃月刀,而是类似于矛一类的兵器 。遍查史书,三国时代无人曾使用“青龙偃月刀”,《三国志》中说到关羽“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很可能他使用的是矛,同时随身佩有短刀,以便对刺杀的敌将进行斩首 。
网络配图
《三国演义》中说关羽使用青龙偃月刀是一种附会,为的是使人物的英勇形象更加丰满,其实偃月刀到宋代才出现,也叫“掩月刀”,偃月,即半月的意思 。宋代《武经总要》中就有这种刀的绘图 。这种宽刃大刀的制造工艺在三国时还不成熟,很难造出 。三国时的刀为窄而直的刀,长度在1米左右,东吴的刀长60多公分,蜀国的刀则长1.2米以上,有坚厚的刀背和单侧刃,不再有锐利尖锋,而且一般都有环首,环首上的布条缠在手腕上,可以防止格杀时刀从手中脱落 。
自西汉时起刀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传到朝鲜、日本 。秦末农民起义经过楚汉相争之后,骑兵日渐增多,由于马速很快,想要毙伤敌人主要靠挥臂劈砍,而不是用剑向前突刺,快速冲杀的骑兵需要一种便于砍杀、不易折断的短兵器,用以取代重量较轻、只宜刺杀不宜砍杀的剑 。这样一来,尖长的剑锋的作用不大了 。虽然剑两侧都有刃,但是劈砍时只能用其中一侧的刃,另一侧的刃不但不能发挥作用,而且使制造工艺更为复杂,剑的最厚部分在中脊,不但工艺要求高,劈砍时还容易折断 。
网络图片
用剑刺杀还有一个缺点:因为当时马镫还没发明,骑兵在马上刺杀极容易把自己顶下马来 。于是,自西汉时起就出现了环首的长刀,这是一种专门用于劈砍的短柄兵器,一侧有刃,另一侧做成厚实的刀脊,同时去掉了锐利的长剑锋 。厚脊薄刃不但从力学角度看利于劈砍,而且刀脊无刃,可以加厚,因而不易折断 。所以,《释名》说:“刀,到也 。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 。”三国时环首刀已经普遍装备军队,其在实战中的地位超过了传统上的剑 。
当时的炼钢技术也有了重大发展,在此之前,上等的钢只有反复锻打而成的“百炼钢” 。“百炼”是形容其多的意思 。西汉晚期以后,随着炼炉的增大以及鼓风技术的改进,炉温提高,可以将铁熔化了 。
网络配图
生铁可逐渐除碳变成熟铁,造刀、剑时,用生铁和熟铁糅合在一起,反复折叠锻打,乃是百炼成钢 。在由生铁炼成熟铁的过程中,如工艺不够或原料较差,就炼成质量比较差的钢,有的环首刀就干脆是铁制的 。这一时期优质钢刀的代表作品,应该是山东苍山发现的一把有纪年铭的长刀,全长111.5厘米,大约是一与三之比 。刀身上饰着错金的火焰纹,并且有十八个错金的隶书刀铭:“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卅大刀吉羊宜子孙 。”
【别被历史骗了!关羽的兵器到底是不是青龙偃月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