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火烧庆功楼,此人仅靠刘伯温一句话躲过一劫

传说中朱元璋从小是个农民,要过饭,当过和尚,然后投军 。后来乱石山上,他和武殿章,胡大海,汤和,邓玉,常遇春,郭英等六人结为兄弟,是为乱石山英雄七结义,从此走上了反抗元朝的起义之路,中间得到神机军师刘伯温的辅佐,并最终夺得天下,建立大明朝 。
洪武大帝朱元璋
当了皇帝之后,朱元璋也是雄心大涨,一心想把国家治理好,首先立了长子朱标为太子,国本不固,社稷不稳 。然后大开科举,打击贪腐,整个社会在战乱之后,慢慢的稳定繁荣起来,老百姓基本上也得到了休养生息 。但世事无常,就在这时,太子朱标一场重病,失去了性命 。这在整个大明朝内部,可谓是一场大地震,国本既失,那么立谁为太子?眼看着就是一场诸子夺嫡之争,朱元璋为了避免内部争斗,直接立了朱标的儿子,皇太孙朱允文为太子,这是正宗的嫡长制 。
此时朱元璋年龄已老,又经过丧子之痛,他感觉自己可能活不太久了,他死之后,皇孙朱允文会继位为帝,但是,朱允文登基之后,怎么办?朱允文毕竟年轻,是孙子辈,不象儿子朱标,从小跟着自己鞍马劳顿,在军中也有威望,各领兵大将也服气 。朱允文毕竟没有在军中待过,这些领兵将领,会不会造反?这时的朱元璋,内心深处,非常痛苦,他知道自己必须要在有生之年,为自己孙子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否则,大明朝社稷不稳 。
前文说明,朱元璋未发迹时,乱石山英雄七结义,他排行老四,明朝建立之后,他之前那些仁兄弟们,比如胡大海这种粗人,见面还是老四老四的叫着,根本不叫皇帝 。而他见着武殿章,胡大海,也得大哥二哥的叫,根本没有皇帝高高在上的威严 。他是打天下的开国皇帝,他活着,还能震摄着这些人,他死了,他的孙子,肯定就管不到这些人了,这很明显,朱元璋心里也很明白 。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此人仅靠刘伯温一句话躲过一劫】火烧庆宫楼
终于,有一天下午,朱元璋传旨,说是最近自己回忆以往打天下的日子,天天和兄弟们一起喝酒吃肉,非常感慨,有些想兄弟们了,想和诸位兄弟们再一起喝点小酒,忆忆往事,圣旨要求,在朝所有统兵大将,全部参加,地点就在庆功楼 。这些领兵大将一听圣旨,都感觉皇帝真是念旧呀,都非常高兴,都准备晚上酒宴一醉方休,好好给皇帝喝几杯 。
这些人中,唯独有一个人,就是神机军师刘伯温,此人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能掐会算 。他一听朱元璋传旨庆功楼喝酒,掐指一算,就知道今晚完蛋了,老朱要大开杀戒 。怎么办?刘伯温也没太好的办法,毕竟朱元璋是皇帝,他知道结果,可以自己告假不去,却也办法救下其他将领,但是,他也不能眼睁睁看着所有的将领全部被杀,以后万一明朝再有战争,谁来领兵挂帅?
这个时候,他就想起了徐达,老元帅徐达徐天德,只要有老元帅在,哪怕真的万一再有战争,有老元帅领兵,也能确保万无一失,只要保住徐达,就等于保住了明朝的安危 。于时刘伯温就派人给徐达送了一信,信中说,晚上庆功楼喝酒的时候,不管任何事,你都不要离开万岁身边,一定要贴身跟着万岁爷 。你听我的,保你一生富贵 。
战争时期,刘伯温是军师,可以说是料事如神,他既然送信给徐达,徐达晚上喝酒的时候,还真就听了他的话 。片刻也不离朱元璋身边,不管朱元璋做什么,即便是如厕,他也跟着,死活不离开 。朱元璋一看,心里明白,这徐达是发现自己要杀人了,所以不肯离开自己,万般无奈,朱元璋只能给徐达实话实说,说了自己不得不杀这些功臣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