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古代悲壮瞬间,荆轲刺秦、岳飞被害

中国的历史上从不缺乏悲情英雄,无论是飞蛾扑火的奋不顾身,黄昏独愁的凄凉无主还是壮士身死的悲情之歌,都在中华民族的记忆里刻下了浓重的一笔 。当我们翻开旧纸堆时,里面记录的,除了鲜血,还有泪水 。
1、荆轲悲歌易水畔
秦军所向披靡,横扫韩国和赵国,燕太子丹不愿坐以待毙,委托侠客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 。临行前,太子以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身穿白衣,头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到了易水岸边,祭祀完路神,就要上路 。这时,高渐离击起了筑乐,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 。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 。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首见,刺秦王不中,被杀 。
“太子丹及宾客知其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祭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之,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苏武牧羊北海边
天汉元年(前100年)苏武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 。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 。苏武历尽艰辛,在凛冽寒风中,渴饮雪,饥吞毡,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
3、斛律金吟唱敕勒川
东魏高欢(斛律金虽不是汉人,但后来的北齐神武帝高欢为汉人)率大军围攻西魏的重镇玉壁 。西魏的守城将领是韦孝宽积极防御,使东魏大军久攻不克 。高欢率大军苦战五十余天,死伤七万余人,只好退兵 。众人士气低落,无精打采,失败的情绪笼罩全军 。高欢便叫斛律金给大家唱《敕勒歌》 。年过六旬老将军唱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十万将士痛哭流涕 。
4、张巡尽节睢阳城
安史之乱中,张巡以数千人的兵力坚守睢阳城,与13万叛军前后进行了大小400余战,杀死敌将 300人,士兵12万人 。
当时战斗进行得非常残酷,张巡督战时“大呼辄齿裂血面,嚼齿皆碎”,及“被围久,初杀马食,既尽,而及妇人老弱,凡食三万口 。”
睢阳血战是安史之乱时期最惨烈的战役 。最后城破,张巡与麾下部将36人一起殉节,留下了唐王朝最悲壮的一幕 。
5、田横孤岛五百士
田横在秦末起义中收复齐国故地,于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为齐相国,治国有方,后为齐王,在与汉王刘邦军队大战中退居山东半岛沿海及海岛,在刘邦称帝后因不齿降附称臣而自刎在洛阳附近,刘邦闻之大惊,十分感慨,并由此认定田横的门客都是不可多得的贤士,便再派使者前去招抚留居海岛的五百人 。五百壮士从汉使那里得知田横的死讯,相继跳海自杀了 。
6、武悼天王冉闵
对于中国古代史,恐怕没有一个人像冉闵这样会引起历史爱好者之间对立的争论,恐怕也没有一个人像冉闵这样,使草根的热情和官方的冷漠变得如此滑稽 。一个生活在五胡十六国时代的历史人物,以他短短三十年的生命,却如流星般闪耀十六国史的夜空,却也如流星般焚尽于十六国史的边际,留下的是后人的唏嘘、赞叹、谩骂和疑惑 。
他是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的建立者,以勇猛著称 。350年称帝,建立冉魏政权 。最为今人所知的是屠杀胡人的命令,即杀胡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他是拯救了汉民族的抗胡英雄;在大混战中,羯族与匈奴在血腥的民族报复中被基本杀绝 。352年,冉闵为慕容儁所执后斩于遏陉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