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起义为何失败:寡信失人心不能知人善用

后史评陈胜败 , 多言其为农民起义 , 有阶级局限性 。不过 , 司马迁老先生却觉得 , 跟什么阶级不阶级的没关系 。性格决定命运 。要说局限性也是陈涉个性的局限性 。我们且来看看太史公是怎么说的 。
网络配图
陈胜当王共当了六个月 , 他以陈县为都 。他以前在田间耕作的时候曾与同伴说:"苟富贵 , 勿相忘 。"他现在富贵了 , 他当年那些难兄难弟自然就找上门来了 。有一个人来到陈县就大敲宫门说:"我要见陈涉 。我要见陈涉 。"守门的说:"哎呀 , 你敢直呼大王名号 , 看我不宰了你 。"于是 , 派人把他捆绑起来 。他就说明自己的来意 , 对方知道他是大王的朋友 , 对他有几分妒见 , 于是放了他 。但是 , 不肯让他去见陈王 。刚巧碰到陈王出门 , 那个人就拦路喊陈涉 。陈王一听是以前的同事 , 就让他上车 , 和自己一起回宫 。陈涉这人虚伪 , 假贤明 , 人前当然要装 。
陈胜带以前的同事好好参观了宫殿 , 那小农民看到大房子、大帐子就说:"夥颐 , 你的宫殿好大啊 。"同事以为陈涉还是当年那个和他一起耕田的小伙计 , 禁不住就呼他小名 。陈涉现在是王 , 地位尊贵 , 被他这么一喊 , 很没有面子 。更让陈王生气的事是 , 从此天下人都知道他的小名 , 都叫他夥涉 。宫中之人也变得很随便 , 动不动就和陈王说过去的事情 。本来这样挺好的 , 起码证明陈王仁爱很有人缘 。可是陈涉不爽 , 他觉得自己做过农民好像是个污点 , 有个小名很伤文雅 , 人人都可以谈他旧事 , 很没有尊严 , 于是有人就趁机进谗言 。这下正合了陈王的心意 , 陈王就把那个朋友杀了 。
在这一点上 , 刘邦是做得最好的 。刘邦自己没有什么才能 , 出身卑微 。但是他有一点好 , 世故 , 会做人 。大家觉得在他面前都有面子 , 所以愿意为他卖命 。这样比起来 , 陈涉实在是过于矫情和虚伪了 。
网络配图
陈涉一杀他的农民朋友 , 他以前那些朋友都离他而去 , 不再亲近他 。这样陈王就失去民心 , 起码失去朋友之心 。都说 , 在外靠朋友 。陈王连朋友都没有了 , 将来出事肯定会落个六亲无靠的下场 。
陈王喜欢朱房和胡武 , 派他俩督查群臣过失 。但是 , 这两个人都是小人得之志 , 拿着鸡毛当令箭 。对于那些打仗归来的将领 , 稍有不服的就论斩 。凡是他们俩不喜欢的就拿错 。陈王因为信任他们 , 根本对这些事情不闻不问 。这样谁还敢去亲近陈王?陈王更加孤立了 。
这是陈王失败的要点之一 , 寡信而失人心 。
【陈胜起义为何失败:寡信失人心不能知人善用】司马迁又说了 , 当年无论是秦还是其他诸侯国能够发迹繁盛皆因为君主或者是公子宽厚信义 , 重视人才 。这个陈王在起义之初也有很多人才投奔于他 。比如 , 之前说的张耳 , 陈余 , 后来的吕臣 , 孔鲋 。什么样的人才都有 , 陈王虽然接纳他们却不重用他们 。
比如张耳和陈余就被他闲置 , 人家也不愿意吃白饭 , 就想帮他平定北边 。他又怕人家是旧臣 , 不敢用 , 于是给了个普通的官 , 还让吕臣盯着他们 , 以防他们叛乱 。这些人都是自恃有才 , 哪里能容忍一个小农民这么轻蔑自己 , 于是就一起结党背叛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