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锡租房有哪些注意事项? 租无锡房屋

在无锡租房有哪些注意事项? 租无锡房屋

在无锡租房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选择规范租赁企业
房东、租客应选择规范、市场信誉度高的住房租赁企业或经纪机构租赁住房 。签订合同前,一定要了解其营业执照、相关资质及投诉纠纷情况,多渠道了解其市场口碑、客户反馈评价,判断企业经营状况,对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列入异常经营、未报送开业信息、信用不良、存在违法违规记录的企业,要谨慎选择,避免遭遇 " 黑中介 "" 不良中介 " 。
有几种查询企业资信和经营状况的途径请收藏!
1、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房东、租客可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址:http://www.gsxt.gov.cn/)查询营业执照信息,确认企业营业范围是否有 " 房地产租赁经营、" 住房租赁(住房租赁经营)"" 房屋租赁 " 等 。
查询企业注册资本,注册资本低的企业往往风险防控能力较弱 。
【在无锡租房有哪些注意事项? 租无锡房屋】查询企业是否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是否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黑名单)或其他行政处罚 。

查验是否频繁更换法定代表人、股东、负责人,是否频繁变更营业场所等 。
2、信用中国
房东、房客还可登录信用中国网站(网址:https://www.creditchina.gov.cn)查询企业是否有行政处罚事项以及是否被列入失信惩戒名单 。
3、无锡房地产市场网
房东、租客可登录 " 无锡房地产市场网 " 网站(网址:http://www.wxhouse.com/)核实企业是否办理房地产经纪机构备案 。

二、了解周边租金价格

在委托企业经营租赁住房或租客在租房过程中,房东应多方了解周边或同地段住房的市场租金价格,克服贪图小便宜的心理,警惕企业 " 高进低出 "" 长收短付 " 带来的风险 , 避免企业 " 爆仓 "" 跑路 " 遭受损失 。
三、警惕收房租金过高或过低
房东将住房委托给企业时,对委托价格明显高于市场租金水平的 , 要提高警惕,切勿被过高租金所吸引,以免未来既收不到租金又收不回房屋;租客租赁住房时,对租金明显低于市场租金水平的,要慎重 。
四、选择较短支付周期
租客在签订租赁合同时,要特别注意其中的租金支付期限和方式条款 , 尽可能在合同中约定按月或最长不超过按季支付租金 , 避免一次性支付较大额度房租 。要警惕一次性预付3个月以上租金或租金大幅优惠的宣传,切勿配合住房租赁企业利用 " 房租支付周期差 " 建资金池,降低自身权益受损风险 。
五、谨慎选择租金支付方式
租客支付房租和押金时,应向合同约定的企业账户(出租方为企业)、个人账户(出租方为个人)支付款项 。当出租方为企业时,切勿向合同约定之外的企业账户、业务员个人账户或其他个人账户支付款项(包括支付宝、微信等个人收款账户) 。

转账支付应保留转账凭证,现金支付应要求收款方出具收据 。
六、防范 " 租金贷 " 等风险
" 租金贷 " 是住房租赁金融市场的产品,租客承租房屋时,要注意查看租房合同中有无 " 租金贷 "" 租房贷 "" 房租分期 "" 分期付 " 等相关条款,是否需要额外签订相关贷款补充协议等,对需要手持身份证拍照的行为谨慎问清用途,避免 " 被租金贷 ",陷入贷款不易取消、出现逾期失信等风险 。
确实需要使用 " 租金贷 " 时,贷款人应合理评估自身还款能力,自愿申请 " 租金贷 " 。贷款人应与信誉良好、规模较大的贷款银行签订单独的贷款合同,贷款合同不应嵌入租房合同中 。
七、查验房源信息和房源状况
租客租房时,应仔细查看所承租房屋不动产权证(或房产证)信息、与业主签署的租赁合同 ( 或委托协议 ) ,避免租赁无合法权属证明的住房 。此类住房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也无法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会对后续办理居住证、随迁子女入学、提取公积金等公共服务造成影响 。
对于租赁企业或房地产经纪机构委托的出租房源,租客要主动要求查看房屋业主(房东)与该公司签订的委托协议书或租赁合同,了解房东委托房源的期限、房租支付方式等信息 。
八、使用合同示范文本
签订租房合同时,推荐使用本市住房租赁合同示范文本,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房屋租赁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维护租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签属合同前,务必认真阅读、充分理解合同内容 , 切勿在空白合同上签字盖章 。出租方作出的口头应诺应写进书面合同 。对违约责任、押金退还等的约定要清晰 。
九、及时网签备案
及时办理房屋租赁合同网签备案 。签订租房合同后,租赁双方当事人应在 无锡房地产市场网上进行网签备案手续 。
十、维护合法权益
在合同约定期内,房东、租客要与其签约的租赁企业保持联系 , 密切关注企业租赁行为 , 一旦发现企业有不良经营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反映 。
房东、租客发现住房租赁公司、经纪机构或二房东 " 爆仓 "" 跑路 " 的,或租客遭遇暴力驱赶的,应及时向属地公安机关报警,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