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南明王朝只存续15年时间?

南明(1644年—1662年或1683年)是明朝京师顺天府失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权,历经三帝一王 。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 。清军入主中原,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还据有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抵抗清兵
崇祯帝殉国后,福王朱由崧监国于南京,后即皇帝位,改元弘光 。随后清军快速南下,围攻扬州,扬州城池破,清军屠城,史称“扬州十日” 。不久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获 。1645年闰六月,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于福州称帝,史称隆武帝 。隆武帝在大臣黄道周的主持下发动了短暂的北伐,还采取联寇抗清政策,但随着郑芝龙降清,局势恶化,隆武帝绝食而亡,清军迅速占领东南大部 。
在局势危机的情况下农民军余部和明朝宗室联合起来,在西南地区拥护桂王朱由榔为帝,年号永历 。与此同时,郑成功在东南沿海也乘势崛起,东西两面打击清军,抗清局面出现了高潮 。但是随着南明内讧和清军的残酷镇压,农民军迅速被清军灭亡 。1661年吴三桂率清军入缅,缅王将永历帝执送清军,次年四月永历帝与太子朱慈煊在昆明被吴三桂所弑,明统始亡 。
公元1661年,南明王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榔被吴三桂杀害,就此南明王朝结束 。虽然在此之后,台湾的郑氏集团仍然尊明朝为正朔,但在缺少皇帝的情况下,这个集团和南明王朝已经没有多少关系了 。人们不禁要问,同样是北方支离破碎以后,皇室成员开始南迁,为什么南宋王朝一口气存在了150多年,而南明王朝却仅仅支撑了15年时间 。
一、南明政权政出多门,缺乏统一的领导核心
南宋政权和南明政权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领导核心圈 。当年东京城破,宋朝的所有宗室被金军一窝端了 。康王赵构成了唯一的硕果仅存者,为了使宋朝的国祚延续下去,群臣一直拥戴赵构登基称帝 。在此之后,赵构没有任何的威胁 。这也是他一直拒绝迎接二圣回朝的原因,毕竟到时就没他什么事了 。但是南明的情况十分复杂,为了防止宋朝的惨剧重演,朱元璋将宗室们分封各地 。这位洪武皇帝做梦也不会想到,200多年后,这些不肖子孙竟然会大打出手 。崇祯皇帝殉国之后,皇太子朱慈烺没能逃出了 。这下子就热闹了,各地的王爷们纷纷跃跃欲试 。既然大家都是太祖皇帝的子孙,自然都有资格登基称帝 。就这样,在两年的时间里,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四位南明皇帝 。
虽然学院较近的宗室选择了称帝,但总会有其他宗室不服气 。他们巴不得这个讨厌的家伙被清军消灭,然后自己出来收拾残局 。南明初期,形势一片大好,完全有大翻盘的机会 。但是南明宗族的各派势力相互内斗,以至于弘光、隆武、绍武政权先后覆灭 。待朱由榔建立永历政权时,清军已经在中原站稳了脚跟,南明王朝失去了宝贵的时间 。即便是朱由榔登基称帝之后,南明政权的内部仍在内斗 。朱由榔虽然是名义上的皇帝,但是鲁王朱以海在郑成功的拥护下也有自己的班底 。双方谁也不服谁,甚至出现了相互坑害的情况 。这种乱局使南明王朝始终无法团结一致,如果仅仅存在一名亲王,那南明再不济也能守住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 。
二、对手能力的变化和皇帝本人的能力问题
南宋王朝的主要对手是金国和蒙古 。金国南下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掠夺,他们起初对领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概念 。这还是草原民族的习性,在逐渐汉化之后,才懂得什么是自己的地盘 。所以虽然南宋初期的金国不可一世,但是没有一定要全部占领南方的打算 。蒙古帝国是一个大变态,这个家伙太不好对付 。至于明朝的敌人满清则非常精明,这个政权已经充分的汉化,它已经明白了攻城掠地的价值 。所以清军一路南下,占据了许多城池而丝毫不打算撤回北方 。皇太极将后金改成为清,这本身就是对中原王朝的挑战 。清军占领了北部地区之后,并不打算所谓的划江而治 。他们趁着南明内斗之际,一步步消灭了各个政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