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名加崽子取名,姓朱名字里有个轩字男宝取名( 五 )


鼠在晋代被称为“老鼠” , 与当时的鼠类活动有关 。“东晋干宝《搜神记》日: ‘晋太康中 , 会稽群彭虫及其蟹皆化为老鼠 , 大食稻 , 为灾 。’”(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十九·兽部》) 。晋刘敬叔《异苑·卷六》:“南平国蛮兵在姑孰 , 便有鬼附之……荆州俗谚云是老鼠所作 , 名日灵侯 。”以及时代相近的南朝梁·沈约《宋书·卷三十四·志第二十四》 。“宋孝武明七年春 , 太湖边忽多老鼠……明年 , 大饥 。”从这些书中志异的内容 , 可隐约推知魏晋南北朝时 , 鼠灾颇严重 。鼠灾让人们不得不重视鼠的存在 , 这种存在既让人痛恨 , 却也让人无奈 。鼠的生命力繁殖力集体破坏力之强 , 足以令人畏惧 。于是鼠便被神化了 , 认为它长寿 , 认为它可成仙作怪 。人们称它为“老”鼠 , 除了表示它的长寿而外 , 还应隐含着一种敬畏的情感 。
最初的“老鼠”一词 , 是由形容词“老”与“鼠”结合成的一个偏正词组 , 二者组合后逐渐固定下来 , 后来专指一般的鼠了 。老鼠之“老”的原义逐渐消退 , 鼠无论大小老少都称作老鼠 。例如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大虫老鼠 , 俱为十二属相 , 何怪之有?”唐·李延寿《南史·卷四十一·列传第三十N》:“颖达大骂(沈)约日: ‘我今日形容 , 正是汝老鼠所为 , 何忽复劝我酒!’”后晋·刘啕《旧唐书·卷五十一·列传第-》:“庶人良娣初囚 , 大骂日: ‘愿阿武为老鼠 , 吾作猫儿 , 生生扼其喉!’”这些古人的用例中 , 无论指真的老鼠 , 还是借指他人他物的老鼠 , 都是对一般的鼠类的称呼 , 可见这时“老鼠”已成为鼠的常用名称 , “老”字已经虚化 , 不再具有“年寿长”这样的意义了 。三、老虎之“老”的虚化
“老虎”一词产生的时代晚于“老鼠” , 最早出现在唐代一些诗文之中 。这里 , “老虎”之“老”也是形容词 , 但与“老鼠”中的“老”表“年寿长”不同 ,  “老虎”之“老”是指“凶猛、厉害”之义 。例如 , 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卷八十四》:“常于竹林坐禅 , 有四老虎绕于左右 。”唐·戴孚《广异记·一卷》:“老虎恒持麇鹿等肉还以哺妻 , 或时含水吐其口中 。”《全唐诗补编·全唐诗续补遗·卷三十九》:“老虎终开眼 , 儿虫会叩头 。”“老虎”里的这个“老”最初不是词头 , 而是一个起强调修饰作用的形容词 , 义为厉害、凶猛 。这种意义虽然不是“老”字的本义 , 却可以从老的本义“年寿长”“年岁大”引申出来 , 即年纪大 , 拥有一定经验自然在某方面会老练厉害 。“老”字表“厉害”之义常见于宋代一些文献里 , 比如“或恶其佞 , 谓之日: ‘韵脚当云:老于文学乃克为之 。’”“虽老于其事者不能辨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卷四) 。这两句中的“老”都表示在某方面很有经验、很专业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列传第六十二》:“臣既无老谋 , 又无壮事 。”宋·胡寅《斐然集·卷- >:“欣藉藉而附攀兮 , 犹老奸之党徒 。”显然 , 上两例中的“老”也表示“厉害”义 。成语有“老谋深算”“老奸巨滑” , “老”和“深”“巨”相对举 , 旨在强调算计谋划方面非常厉害 。这说明 , 唐宋时期 , “凶猛”“厉害”已经成为“老”字的一个常用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