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形成原理 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是什么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作用过程(分解和化合)和物理作用过程(流水的侵蚀和沉积、重力 崩塌和堆积)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叫岩溶作用 。

喀斯特地貌形成原理  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岩溶形态示意图
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受地表水、地下水的化学和物理作用后所形成的一种地形 。其中物理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是次要的,而化学的分解和沉淀过程是主要的 。
喀斯特地貌形成原理  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上面这个化学反应式是可逆的,当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大时,反应向右侧进行,石灰岩被溶解;当水中二氧化碳浓度减少时,反应向左侧进行,石灰岩被沉淀出来 。岩溶地区的多种多样的地形也就是这两个过程作用形成的 。
喀斯特地貌形成原理  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岩溶形态示意图
形成条件:
1、岩石一定要是可溶的
石灰岩、硫酸盐岩、岩盐都是可溶的,但由于硫酸岩、岩盐分布范围小,石灰岩分布面积大,(匠心地理公众号整理)所以喀斯特地貌只在石灰岩地区才发育典型 。
喀斯特地貌形成原理  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2、岩石一定要是能透水的
因为不透水的岩石,只能在岩石表面产生溶解和沉淀,不能深入到岩石内部 。这样也就产生不了丰富的地下喀斯特地形 。
3、水一定要具有溶解力
这取决于水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数量多少、有机酸无机酸的数量、水的温度高低 。温度高反应快,溶解石灰岩的数量就多 。
4、水一定要是流动的
【喀斯特地貌形成原理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是什么】不流动的水会很快饱和而失去溶解力,只有不断的流动,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才会变化,产生碳酸钙的沉淀或重新溶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