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中国古代宫廷的三大投毒案件太神秘

投毒是古今最常见的谋杀手段,在古代宫廷谋杀案中最为典型,许多皇帝被毒杀真相,至今成谜 。其中有三大搞笑图片投毒手法最具代表性 。
酒中置毒——
典型案例:汉平帝被鸩弑案
投毒嫌疑人:大司马王莽
在中国几百个大小皇帝中,第一位直接被毒杀的皇帝,是汉平帝刘衎 。
刘衎是西汉最后一位皇帝,原名刘箕子,即位后易名 。他出生于元延四年(公元前9年),是汉元帝刘奭的庶孙,中山王刘兴之子,母亲卫姬 。
刘衎是西汉两名小皇帝中的一位,9岁当皇帝;另一位小皇帝是汉昭帝刘弗陵,8岁即位 。《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六月,汉哀帝刘欣在未央宫驾崩后,太皇太后王政君主持大政,把受汉成帝刘骜宠幸的大司马董贤撤职,其职位由新都侯王莽取代 。当年9月,箕子被迎立为皇帝 。
王政君是王莽的姑妈,她将自家侄子捧上高位,给日后王莽篡位埋下了祸根 。而王政君太老,刘衎太小,又给王莽提供了独揽大权的机会 。为排除异己,王莽干脆找个理由,将皇帝舅舅家卫姓一族灭门,斩草除根 。为了彻底绑架皇帝,又把14岁的女儿王嬿嫁给12岁的刘衎当皇后 。
成皇帝老丈人后,王莽野心更大 。元始五年(公元5年),刘衎知道母亲娘家受害的实情后,脸露不悦 。王莽看到后,担心日后生事,为绝后患,顿起杀机 。当年十二月的腊日,王莽利用给皇帝献酒的机会,在酒中下了毒药 。刘衎饮后中毒,不久“崩于未央宫” 。
王莽投毒一事见于《资治通鉴》,在《汉纪二十八·孝平皇帝下》中有这样的文字:“莽因腊日上椒酒,置毒酒中 。”刘衎中毒发病后,气常上逆,说不出话来,最后连遗诏都未能留下,而王莽还假惺惺地表示愿意代刘衎去死 。
对于王莽投毒真相,史家意见并不统一,有的认为是无稽之谈,因为比《资治通鉴》成书更书的《汉书》中,并没有这样的记载 。对王莽投毒时间的选择和动机,也说法不一,有的称是为了不让女儿怀上“龙种”,方便自己将来篡位,而对刘衎下毒手的,反正谜底难揭 。
点评:用有毒的酒将人弄死,这叫“鸩杀”;用这种方法弄死皇帝,叫“鸩弑” 。
毒酒古称“鸩酒” 。据清陈士铎《辨证录·中毒门》记载,鸩是一种毒鸟,主要吃毒蛇、毒蝎,体内因此聚积了毒素 。将鸩的粪便放进酒中,酒即产生了毒性,便制成鸩酒 。“鸩酒饮之,则无不死矣” 。典型中毒症状是,“白眼朝天,身发寒颤,忽忽不知,如大醉之状,心中明白,但不能语言,至眼闭即死 。”
到后来,鸩酒的配法不再局限于用鸩禽粪便配制,可放入酒中杀人的毒药多多,“鸩酒”成了毒酒的通称 。需要说明的是,如汉平帝这般遭鸩弑的皇帝并不少见,如晋怀帝司马炽被刘聪用鸩酒毒杀;唐昭宣帝李柷被后梁开国皇帝朱全忠用鸩酒弄死……
饭里下毒——
典型案例:晋惠帝食饼中毒案
投毒嫌疑人:东海王司马越
最出名的一起皇帝被毒杀案发生在西晋,受害者是晋惠帝司马衷 。
司马衷是西晋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弱智皇帝” 。弱智到什么程度呢?有年遇饥荒,老百姓没粮吃,饿死了很多人,他竟然反问道,“何不食肉糜?”
司马衷15岁那年,皇帝老子司马炎给他娶了媳妇,选定勋臣贾充的长女贾南风为太子妃 。《晋书·惠贾皇后传》记载,贾氏又黑又矮,极丑,最糟糕的是人品不好,妒暴酷虐 。
贾南风婚后一直没有生育,倒让谢夫人抢先给司马衷生了长子司马遹,并被立为太子 。贾南风在有了自己的儿子后,便让弱智皇帝废掉了司马遹 。贾南风得寸进尺,对幽禁中的司马遹仍不放心,决意干掉废太子,遂找“情夫”、太医令程据密谋 。程是制毒专家,他用巴豆制成毒药“巴豆杏子丸”,让手下孙虑带到许昌,去毒杀司马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