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辅佐曹操的忠臣荀彧为何要自杀?

何颙曾经评价荀彧是“王佐才也”,而曹操说荀彧是自己的子房,即将荀彧比喻为张良 。张良大家都知道,他是刘邦手下的智多星,屡次将陷于僵局和不利境地的刘邦解救出来,而荀彧比张良有过之而无不及,荀彧喜爱熏香,这个风雅从容的男子,被称作“荀令君”,谦谦君子谈笑间竟能消散千军万马,百炼钢也能绕指柔 。荀彧,就是这么一个有魅力的人,他用他的智慧和仁义,给纷乱的三国留下了一抹清香 。“只有香如故”荀彧,字文若 。
网络配图
颍川颍阴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 。荀彧出生并不差,他的祖父很出名,他的父亲曾任济南相,当时宦官当权,其父忌惮宦官,因此让荀彧娶了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的才华和名气,才避免了遭人非议 。永汉元年,被举孝廉,当此之时,奸臣董卓主宰朝政,荀彧弃官归乡,为了躲避战乱又举家迁往冀州 。遇到了袁绍,跟着袁绍混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袁绍不靠谱,于是转而投靠曹操,从此便在曹操的麾下 。那么荀攸是何人?荀彧与荀攸又是何种关系?
荀彧和荀攸的关系
荀攸,字公达,荀彧之侄,杰出战术家,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 。荀彧是荀攸的叔叔,但荀攸比荀彧年长5岁 。两个人虽然关系很近,政治观念却完全不同,少帝即位何进秉政,征海内名士荀攸等二十余人,荀攸到,拜黄门侍郎 。后关东兵起,董卓祸乱京城,当时天下人都对董卓恨之入骨,群雄起兵征伐董卓,荀攸也是一个勇士,他号召众人刺杀董卓,事情败露入狱,与他一同入狱的何颙,忧惧自杀,但是荀攸一点都不畏惧,言语饮食自若,董卓见到荀攸有着大丈夫的气概,便免去他一死 。
网络配图
196年,曹操迎天子至许昌,曹操素闻荀攸之名,做书招荀攸,升荀攸为汝南太守,曹操得到了荀攸之后非常高兴,他跟荀彧说:得到了荀攸,怎么还会忧虑得不到天下呢?自此,荀攸成为了曹操的军师 。汉末三国以来,有能够称得上大贤,称得上真正的君子的只有两位,那就是荀彧和荀攸两叔侄 。而荀彧最让人称道的是他的仁德 。后方有荀彧坐镇,曹操感到很有安全感,而荀彧能够以仁德行事,选拔人才公平公正,对曹操能够直言进谏,不阿谀奉承,面对危急情况出谋划策应对得当 。曹操常年在外领兵,常年跟随他征战的就是是荀攸 。
《三国志》记载:“是时荀攸常为谋主 。”这里指的是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时,曹操身边的首席谋士就是荀攸 。荀攸来到曹操的身边比较晚,比他叔荀彧还晚,这时曹操还没有完全站稳脚跟,他做的工作就是帮助曹操一点点打下江山 。此时,南方有张绣刘表,东方有吕布、刘备,两淮的袁术也虎视眈眈 。征战初期,曹操还不怎么采纳荀攸的建议,到后来荀攸的建议竟然也屡屡适用,这让曹操一下子大败张绣刘表追兵又拿下了吕布 。等到河北彻底平定之后,曹操大封功臣,在表彰会上曹操说,军师荀攸,自从辅佐曹操前后没有哪一次出征没有跟随,前后无数次击败敌人,“皆攸之谋也”,那都是荀攸的功劳啊 。可见荀攸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勇士,他跟荀彧不同,荀彧更擅长大局的谋划,更擅长于政局的掌控,荀攸的强项在作战上,指挥战斗是他的拿手戏 。
王佐之才荀彧之死
但是,千百年来一直有一个疑问萦绕在大家的心头,既然荀彧和荀攸都这么能干,对曹操又忠心耿耿,就拿荀彧说吧,为什么要把辅佐了自己很多年的忠臣给杀掉了?是因为他太强了,曹操嫉妒他而要杀了他吗?不会 。曹操是一个重用贤才的人,就是因为当初荀彧看中了曹操身上王者的气质,才决定跟随他的,。曹操也看中他,相信他,重用他,因为荀彧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曹操夺取了很多地盘,又消灭掉了大的军阀,如袁绍、吕布、刘表之类的 。毫不夸张地说,曹操的半壁江山都是靠着荀彧打下的,所以,曹操不会因为他能力太强而害死他 。关键是他提出的建议损害了曹操的利益,而且是对曹操来讲很重要的利益,不然,他不会为此而害死对他忠心耿耿的荀彧 。不管怎么说,荀彧的死很蹊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