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为何他的形象是庸碌无为的懦弱君主?

刘禅是怎样的人
【刘禅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为何他的形象是庸碌无为的懦弱君主?】世人受《三国演义》的影响,看待三国时期的人物都多有偏颇 。刘禅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在演义之中,他的形象是庸碌无为的懦弱君主,一生毫无建树,亡国后还在洛阳安逸渡日,对于蜀国毫不怀念 。他一直作为历史的反面教材,口口相传于世人之间 。
刘禅
然而刘禅真的如此无用吗?他17岁登基为帝,在帝位42年,是三国时期为帝最久的,就是在中国的封建王朝里,他作皇帝的时间也是排的上数的 。在和平时期做一个皇帝都不容易,更不必说是动荡的三国年代 。《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曾多次夸奖刘禅聪颖智慧,且他在《与杜微书》中也称赞刘禅天资仁敏 。诸葛亮自是不必说违心之话,而刘备也不是不会识人之人,他们俩都是有名的政治家,蜀汉政权就是他们两人一手建立起来的 。所以刘禅不会是愚笨之人 。
刘备去世之后,虽说刘禅继承了帝位,但是蜀国的实际权力还是掌握在诸葛亮的手上 。君臣相较,国必伤之 。刘禅对诸葛亮的处处相让,不和他争辩高低,不是他懦弱,反之说明了他心志的坚忍 。
乐不思蜀,是刘禅被后人批判的最主要的原因 。蜀国原本就是三国之间最弱的一个国家,蜀国的国力是年年在后退,亡国是迟早的事,所以他向魏国投降 。没有一个在金字塔顶峰做过国君的人会愿意去做人家的臣子,但如果他不降,蜀国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司马昭设了一场鸿门宴,若他不说乐不思蜀,不做出这样的行为,那些蜀汉旧臣们必会遭到司马昭的截杀 。说他愚笨,倒不如说他是大智若愚 。
刘禅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主要是写关于蜀国后主刘禅的故事,在蜀国投降魏国之后,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故意当着刘禅的面安排了蜀国的节目,并且还故意问刘禅感受如何,刘禅回答说:“在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国 。”从此之后,人们便把乐而忘本的,没有对故国国土的思念的人称之为“乐不思蜀” 。
电视剧《三国》刘禅扮演者
三国时期,魏国、蜀国和吴国三个国家各自占据一方土地,连年征战不停 。其中,刘备割据的地方被称为是蜀国 。刘备在张飞、关羽等人的帮助下打下了江山,自立为王,在他死后将皇位传给了刘禅 。刘禅是一位昏庸无能的君主,整天无所事事,在诸葛亮死后,蜀国也逐渐衰落 。
一次,魏国的军队攻打蜀国,蜀国抵挡不了魏国的军队,终于惨遭失败 。刘禅在大臣的建议下,选择了投降,做了魏国的人质 。投降之后,司马昭把刘禅安置在京都中,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的昏庸,但是对他还是有些怀疑,怕他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于是想找机会试试他 。
在一次宴会中,司马昭故意叫人在刘禅面前表演蜀国的节目,跟随刘禅的人各个看了非常难过,但是司马昭看见刘禅正长着嘴巴看得高兴,于是就故意问他:“你故乡吗?”刘禅却说:“我在这里很快乐,我不想念蜀国 。”在散席后,刘禅的臣子跟他说:“下次他再问你,主公应该哭着说我非常想念蜀国,这样可能会感动他,会放我们回去 。”果然,司马昭又问了刘禅这个问题,刘禅照着说了一遍,司马昭看他样子说:“这是别人教你的吧?”刘禅惊讶地说:“对啊,正是别人教我的,你怎么知道呢?”
刘禅其实不傻
刘禅,蜀汉后主,小名为阿斗,刘备的儿子 。刘备在入蜀之后,立刘禅为太子,在公元233年继承了皇位,在位四十一年 。后来投降曹魏,蜀汉灭亡 。有很多认为刘禅是弱智,主要表现在亲信小人、不战而降和没心没肺,但是事实上刘禅并不傻,而是一位被历史扭曲的大气君主 。